□ 徐 杨
不久前,一部由亦舒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都市情感剧《玫瑰的故事》热播,引来广泛热议。故事以主人公黄以玫(小名玫瑰)跨越二十多年的成长经历和情感故事为线索,串联了她独立精彩的一生。玫瑰独立、果敢、通透豁达的人生,令人羡慕却又难以企及。
黄以玫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高知分子家庭,有开明的父母和对她爱护有加的哥哥,物质和精神世界富足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自然是自信、明媚和张扬的。加之她姣好的容貌和敢爱敢恨的性格,倾慕者络绎不绝。然而她并没有被这些宠爱、瞩目和“众星捧月”冲昏头脑。她有主见敢尝试,在不同的年龄段跟随内心,果断选择自己想要走的路。遇到喜欢的人,她全身心投入,不推拉遮掩,高调示爱。一段情感走向终点,她果断离开,不拖泥带水,怨天尤人。虽然在感情的路上,她舍弃了一些,也牺牲了不少,但是她没有抱怨,也不说后悔,始终有一个强大稳定的内核,更不会因为一段失败的感情而丧失爱的能力。
她以她的修养和学识去处事,去度人。跟她相识的人,都对她赞誉有加,跟她相恋过的人,都对她念念不忘。
对于感情,她潇洒果敢,遇到了对的人就全身心地投入付出,不计较得失。她没有让大人之间的恩怨纠葛蔓延到孩子,面对爱人的猜忌,控制欲,和令人窒息的婚姻关系,她及时叫停。但她却从不在孩子面前说配偶的任何不是,甚至在两人闹离婚的僵持期,她仍然在为孩子的父亲维护形象。
对于事业,她目标清晰,适时调整方向,找到自己最理想的状态。关于职业规划,她从来都不是安于现状和按部就班的。在事业的上升期,她发现了新的方向,社会的需求和空白让她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顶着众人的不解和质疑她辞职做回了学生,为自己的新规划积蓄力量。当她被迫回归家庭,做了全职妈妈,她也没有放任自己止步不前,而是利用碎片时间继续学习,考取了相关的证书,为后来的“重出江湖”做了万全的准备。对于自己的人生,她也从来不设限。当她选择了家庭,曾经那个耀眼明媚,在哪里都是话题中心的玫瑰也心甘情愿在小阁楼里穿上粗布麻衣,为爱人孩子洗手做起了羹汤。几年如一日围着孩子家人转,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再次融入社会,进入职场可能就难上加难了。但是,她面对面试官的尖锐和严厉,不卑不亢,沉着应对,最终争取到了自己想要的职位。
当然,再坚强独立,她也不过是个有血有肉的女儿身,也会迷茫,也有无助。当爱情掺杂了亲情和柴米油盐,逐渐面目狰狞时,做了母亲的玫瑰也很无力,她问父亲:“做了母亲,就一定要在工作和孩子之间做取舍吗?”父亲说:“人只要活着,就是时时刻刻在做取舍,母亲的伟大就在于取舍不是利己,而是为了另一个生命。只要你遵从自己的内心,怎么选都没错。”
一段不合适的感情虽然给她带来了伤害,但她不会因此却步、杯弓蛇影。她是玫瑰啊,仍然热烈地绽放着,仍然相信爱情,也从未丧失爱人的能力。
都说一段好感情里彼此都会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当她的感情开始消耗双方时,她毅然带着孩子离开了。回归职场,她重新找到了自己的舞台。当然,大人的分开,她并没有隐瞒孩子,而是告诉她不论父母以怎样的关系存在,他们永远爱她。父亲要探望孩子,她从不阻拦,还跟女儿讲父亲的思念和爱,并嘱咐她多陪陪爸爸,好好照顾他。孩子也没有因为大人情感的变化受到任何伤害,因为她被爱包围着,她因妈妈对生活的热烈和努力而骄傲着。
玫瑰的优秀是有迹可循的。父母是清华大学的教授,有着共同的见识和爱好,彼此尊重感情和谐稳定。孩子的优秀自然离不开父母的培养和有爱的家庭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给孩子充分的尊重和理解是孩子的底气和安全感。关于如何度过一生,父亲说:人这一辈子,也就那么几十年,只要开心的时候比难受的时候多,那你这辈子值了。
常常听到父母抱怨孩子不懂事的多,少有人会嘱咐孩子别太懂事!
玫瑰是在满满的爱里成长的,她也将这份爱传递了下去。在女儿小初面前,她从来都是个内核强大情绪稳定的大人。小时候,女儿打碎东西,吓得哇哇大哭,她没有责备,一边安抚着孩子的情绪,一边连连说没关系。小初觉得她的妈妈和同学的妈妈不一样,玫瑰问怎么不同?孩子说:“你从来不吼我,我总感觉你在套路我,可到底是怎么套路的,我又说不上来。”玫瑰笑着答:“我来告诉你怎么套路的,你是我生的,我不会的东西我不要求你会,而我会的东西,我相信你也一定会。”这就是所谓的尊重和松弛感。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强迫、不强求,以身作则加适当的引导和关键时候的答疑解惑,即便父母家人,也留有足够的空间,相处起来舒适轻松,毫无负担。
玫瑰的一生是热烈、丰富而又与众不同的。她将女性的独立、自信、挣扎、坚韧等演绎得生动鲜活,她的人生像一首诗,有高歌猛进的热烈,有潺潺流水的温婉。她用自己的画笔,给自己的人生涂上了浓墨重彩,她在告诉女孩子们,什么叫活着,什么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