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红色热土上的时空对话 2025年04月03日

庆阳融媒记者 路世玲

“我宣布,陇东学院附属中学‘清明祭英烈 重走长征路’思政教育实践研学活动正式启动。”4月1日上午7时10分,伴随着陇东学院附属中学党委书记黄廷魁的一声号令,一场融合精神传承与教学实践的思政教育实践研学活动拉开帷幕。500名师生踏着先辈们的足迹,深入学习革命历史、弘扬先烈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南梁,西北高原上的一片红色热土,中国革命的历史重镇。以此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各路长征红军提供了落脚点,为后来八路军主力奔赴抗日前线提供了出发点,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完整革命根据地,“两点一存”的伟大功勋,辉映着耀眼的历史光芒。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解放区呀么嗬咳,大生产呀么嗬咳……”车程还未过半,随车老师便打开音响,《少年中国说》《军民大生产》的响亮字句、旋律在车厢流淌。“小时候,我去过一次南梁,当时懵懵懂懂的,对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一知半解,这次,我是怀揣着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感恩之情参加活动的。”初二年级十班学生田翰文说。

南梁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四月的山风卷起松涛阵阵。全体师生列队肃立,向革命先烈默哀致敬。在深情庄重的《献花曲》中,2名礼兵托起花篮缓步走向革命烈士纪念碑,将花篮摆放在纪念碑基座上,全体师生向革命烈士纪念碑三鞠躬,深切缅怀长眠于此的陕甘边革命英烈。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请放心,强国有我”师生们的铿锵誓言回荡山间。“硝烟已去,尘埃落定,留给我们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的宝贵精神财富,用鲜血铸就的累累硕果。我们希望全体同学面对丰碑,担当重任,常怀报国之志,长思肩上之责,努力把自己锻造成国家和民族的脊梁。”陇东学院附属中学教师何丽说。

步入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南梁革命纪念馆,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实物、一个个感人故事,生动再现了先辈们艰苦卓绝的奋斗岁月。

“1934年5月,国民党军队向南梁突袭。为保守党的秘密和物资,阎洼子村42名党员群众不畏酷刑、视死如归,最后惨遭杀害。”讲解员沙哑的嗓音,让师生们为之动容。“我仿佛看到了革命先烈们浴血奋战的身影,他们的英勇事迹,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动力。”初二年级三班学生葛佳妍说。

边走边看边学,红色基因在共情共鸣中根植于师生心中。

下午1时30分,“两点一存”主题文化广场上沉浸式体验将活动推向高潮。“前线急需弹药!”随着教官的指令,学生们化身为支前队员,肩挑背扛着模拟物资穿越障碍区。“车轮滚滚”竞赛中,三人小组协作操控直径两米的独轮道具,S行道路,障碍重重,淬炼着团结协作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仅仅来回搬运一趟弹药箱,我就腿酸了,这也让我深深体会到革命先烈血战沙场的艰辛。”初二年级二班学生侯碧莹说。

下午3时30分,返程大巴成了流动的分享会。学生们透过车窗凝视着险峻的黄土沟壑、返青的梯田,南梁生态治理与红色精神的传承故事,让历史与现代再度融合。

“此次活动让学生们在研学互动中领悟到了南梁精神的内涵,汲取了进取的力量。”陇东学院附属中学教师赵小龙说,“这不是终点,而是传承的开始。”

本次活动是庆阳融媒文化产业集团庆小阳旅行社有限公司创新探索“教育+旅游+康养”三位一体服务模式的又一生动实践,旨在以清明节为契机,通过沉浸式红色教育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厚植理想信念,传承革命精神。

“这是一次忆初心、铸灵魂、再奋进的难忘研学之旅,一堂具有‘仪式感’的红色思政课,为学校的革命传统教育注入了新形式、新活力,让红色文化得到更好传承。希望学生们将南梁精神转化为勤奋学习的动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的新时代青年。”陇东学院附属中学校长付良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