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3 代号:53-27






山丹培黎学校:“为中国的黎明培养新人”

张掖日报记者 陈海

穿越历史的风烟,一位新西兰人、中国的十大国际友人、甘肃省“荣誉公民”——路易·艾黎,在中国工作生活了60年,以赤子情怀,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他与山丹培黎学校相依相偎,共同走过了那非凡历程、峥嵘岁月。

1918年,艾黎参加欧洲索姆河战役,在战场上,他第一次和由山东农民组成的中国劳工军团有了近距离的接触,这些浴血奋战的中国士兵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他对中国这个神秘的东方大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27年4月21日,艾黎从新西兰经澳大利亚,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目睹当时旧中国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决心投入劳苦大众要求变革的斗争。1929年夏,绥远遭旱灾,艾黎利用假期参与了帮助华洋义赈会组织修建民生渠的工作。1932年去湖北武汉三镇参与水灾救济工作,为洪湖抗洪人民运送救济粮。当年,经美国朋友介绍,艾黎结识了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通过史沫特莱,艾黎与宋庆龄、鲁迅、茅盾等进步人士建立了联系。

1934年,艾黎受史沫特莱、甘普霖等进步人士的影响,加入了上海的第一个国际性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他不顾个人安危,支持中国共产党的秘密斗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由艾黎同埃德加·斯诺等共同发起工合运动,其主旨是在非敌占区将失业工人和难民组织起来,建立工业生产合作社,进行生产救亡,解决军需民用,支援抗战。

1938年,上海成立了第一个工业合作社促进委员会。此后,艾黎赴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多次同周恩来等商讨工合运动的性质及作用等,工合运动得到共产党人的大力支持。为有效支持抗战,艾黎在陕北延安等地发展工业合作社,受到毛泽东和边区政府的支持,西北工合得到迅速发展。

随着工合事业的发展,渐渐出现了管理和技术人员匮乏的问题。为此,艾黎开始创办一种新型的职业技工培训场所——“工合”培黎工艺学校。学校取名为“培黎”,有“为中国的黎明培养新人”之意。

1941年,艾黎在陕西凤县双石铺创办了西北地区第一所培黎学校。学校开始时只有建在山坡上的三间窑洞和十几名学生。因条件艰苦、缺少经费,校长、教师一个个相继弃职而去。1941年底,在宝鸡“工合”事务所妇女部工作的英国记者乔治·何克临危受命接任校长时,已是第九任校长。

后来,由于战争向西推进和严峻的政治形势,双石铺的办学受到干扰。1943年夏天,艾黎随同英国科学家约瑟夫·李约瑟博士去玉门油矿讲学,往返途经山丹时,艾黎考察了当地的资源、地貌和风土人情,发现这里人民勤劳善良,矿产资源丰富,农牧业发展空间大,远离战争前线,又是红军战斗过的地方,是办学的“希望之乡”。

回到双石铺后,艾黎与乔治·何克商定将学校搬迁到山丹。艾黎和好友何克带着学生和工人,用马拉胶轮车携带学校设备,经过近一个月的跋涉,于1944年将学校西迁至山丹后,更名为“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山丹培黎工艺学校”。

在办学实践中,艾黎设想发展分散的乡村工业是中国改变落后状况的一种途径,努力探索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半工半读、手脑并用的新型教育,提出“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办学宗旨,为中国培养技术人才。

为此,学校在探索创造性教育实践过程中,充分利用山丹境内煤炭、高岭土、皮革、芨芨草等优势资源,建起了机械、煤炭、运输等20多个专业学科、生产小组,边学习边生产,相继办起了动力、制毯、运输、纺织、针织、缝纫、制扣、玻璃、陶瓷、造纸、印刷、化工、皮革、制粉、制糖、冶炼、机械加工等27个校办工厂(场),成功实践着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思想和办学理念。

不幸的是,1945年7月的一天,何克与学生打篮球时,不慎将脚趾碰破感染破伤风,病逝时年仅29岁。何克去世后,艾黎作为校长承担起了繁重的教学及管理工作。

何克的去世对艾黎触动很大,他迫切感到建立一所医院的重要性。1947年,在新西兰海外救济总署帮助下,艾黎和师生、当地群众一起,以“毛驴驮水”的创业精神,在山丹城南樊家大院建起了一所校办医院。学校把医院作为学生的实习场所,无偿为当地及张掖、武威等附近地区百姓看病。从此,山丹历史上第一次有了西医看病做手术。

在艰苦的条件下,通过“工合”组织,介绍派遣20多名外籍教师、工作人员来校工作。国际社会在学校最困难的时期,给予资金、设备、食品、种羊、医疗器械、药品等多方面的援助。

山丹解放前夕,国民党残兵横行无忌,艾黎组织学生护校队到野外“拉练”,有力保护了学校资产和学生安全。1949年9月,学校调拨所有卡车帮助运送解放军,为接管山丹军马场、解放玉门等地作出了突出贡献。

1949年9月21日,山丹解放。山丹解放后,培黎学校的学生奔赴全国各地,利用所掌握的先进技术为新中国的建设服务。培黎学校在山丹的办学实践,奠定了山丹乃至河西现代职业教育、工农业、医疗卫生的基础,至今仍惠及当地人民。

时序轮转,岁月更迭。1951年6月,山丹培黎学校由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接管,后转由燃料工业部西北石油管理局管理。1953年,山丹培黎学校迁至兰州,并更名为培黎石油技工学校,1985年改建为培黎石油学校。2003年,培黎石油学校并入兰州师专。2006年,兰州师专升格为兰州城市学院。

重建山丹培黎学校成为路易·艾黎多年的心愿。在他的倡议下,1987年4月21日,在艾黎来华60周年之日,恢复重建的山丹培黎农林牧学校正式开学。90岁高龄的艾黎因身体原因未能参加开学典礼,专门从北京发来贺电,并应聘担任了学校董事会名誉会长。同年,艾黎与世长辞。

1994年,山丹培黎农林牧学校更名为甘肃省山丹培黎学校。1998年9月,学校被甘肃省教委确定为“省级示范学校”,2006年12月,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2015年,张掖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山丹培黎学校基础上筹建培黎职业学院,2020年9月,培黎职业学院正式招生运行,开启了这座有着光荣历史传统学校的新纪元。山丹培黎学校整体迁入培黎职业学院,2020年学校在校学生规模达2223名,是2016年的两倍。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丹县,考察山丹培黎学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路易·艾黎先生提出“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办学宗旨,对今天我们发展职业教育依然有借鉴意义。要继承优良传统,创新办学理念,为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培养更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总书记的深切关怀,让培黎师生倍感振奋,也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十四五”期间,学院将力争建成红色文化和国际主义精神教育基地、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全力打造特色鲜明的丝绸之路职教名校,培养更多实用技术人才。

山丹培黎学校,这所有着光荣历史的学校,从“为中国的黎明培养新人”起步,秉持艾黎“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办学宗旨,不断开枝散叶,花繁果硕,春华秋实。

--> 2021-07-16 1 1 陇东报 content_7151.html 1 山丹培黎学校:“为中国的黎明培养新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