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3 代号:53-27






“西北铁路摇篮”承载的记忆

——探访天水大革命历史纪念馆铁路分馆

新天水记者 景春燕

中国铁路发展史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现代史。在这部发展史中,西北铁路建设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西北铁路建设,以天水为起点,在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的领导下,人民解放军和西北各族人民战天宝、开天兰,贯通陇海,开拓兰新,实现中国铁路东西大动脉的重大连通。

坐落于麦积区的天水大革命历史纪念馆铁路分馆,于2017年建成开馆。馆内以丰富的历史文物、翔实的文史资料以及多种表现形式,生动记述了铁路建设者积极投身革命建设的伟大历程。日前,记者走进这座铁路纪念馆,重温以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为主的老一辈铁路人可歌可泣的筑路革命历史和红色记忆。

一声长笛,西北铁路由天水一路延伸到西

跟随天水大革命历史纪念馆铁路分馆负责人杨堃通过闸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写着“西北铁路摇篮”字样的铁路主题浮雕,气势恢宏。浮雕上,5列不同时期的火车机车“迎面而来”,展示着中国火车机车从蒸汽机、内燃机、电力机到动车组的发展经过。

画面里,以“1952”为标牌的蒸汽机车居中,杨堃介绍说:“中国铁路的发展凝结着几代铁路人的辛苦付出和不断创新,而天水作为西北铁路建设的起点,随着1950年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的成立,1952年天兰铁路的建成通车,一声长笛,西北铁路不断延伸扩展,天水也成为新中国西北铁路建设的起点和摇篮。”

沿着小路前行,进入铁路文化长廊。长约45米的文化墙上,13组彩绘,概括地介绍了从清朝末年到改革开放新时代,我国铁路建设的百年历史巨变。走进文化长廊的第二段,脚下是一段复原的老铁路和老站台。踩在基石上,厚重的枕木、铁轨,老式信号灯,无不让人真切地感受着铁路的厚重和建设的艰辛。旁边的墙面上,有6幅题词,分别是1952年9月天兰铁路建成通车时,国家和部门领导人为庆祝天兰铁路通车所题。其中第一幅红底金字,格外显眼,这是毛泽东同志为庆祝天兰铁路通车题的词:庆贺天兰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兰新路!

“从各位领导人的题词中可以看出,国家在充分肯定和表扬天兰铁路成绩的同时,无不寄予对修筑兰新铁路的嘱托和希望。”杨堃说,而铁路人以天水为起点,培养人员,总结经验,锻炼队伍,将筑路事业不停地向西推进,最终圆满地完成了西北铁路的建设任务。

1949年8月天水解放以后,为了加快天宝铁路、天兰铁路修建,贯通陇海线,解放军代表接管了国民党时期的宝天铁路工程处和天兰铁路工赈处,党中央在天水成立了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以下简称西干局),领导人民解放军和西北各族人民,以天水作为新中国西北铁路建设的起点和摇篮,修天宝、开天兰、贯通陇海、建设兰新,为新中国西北铁路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西干局旧址,默默讲述可歌可泣的筑路革命史

穿过文化墙,迎面看到的是一块石碑,碑上是对西干局的介绍:

一九四九年八月天水解放后,为了加快西部解放进程,促进西北与内地经济联系与发展,党中央发出人民军队参加西北铁路建设的号召,推进实施陇海铁路西段建设。一九五〇年五月经政务院批准,西北局合并北道埠铁工厂、机械厂、机务段、宝鸡宝天工程处,在天水组建成立了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简称西干局),阎揆要、王世泰先后任局长,西干局成立后在天水建立西北铁路建设指挥机构,领导十多万军民,克服资金不足、物资短缺、复杂地质条件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充分发扬艰苦奋斗、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奉献精神,团结一致、勇于创新,修天宝、战天兰,全线贯通陇海铁路。后西干局改为铁道部第一工程局,先后参与了兰新铁路、青藏铁路等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为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你看,这排土木结构的平房,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的办公旧址。”杨堃指着石碑西北方向的一排平房介绍说,这些房屋,历经多半个世纪,几经修复,保存相对完好。“当年,这个大院四周都建有平房,天兰铁路通车后,大约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西干局陆续西迁,这里成为铁路干部培训所,为铁路建设培养了大批的车、机、供、电、辆等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杨堃说,1964年,原天水铁路第一小学(现麦积区区府路小学)的生源无法容纳,便在西干局的办公地点扩建了天水铁路第三小学,再后来,由于校舍改造,原有平房大部分被拆除,但特意保留了这几间平房。2017年,有关单位对房屋进行了揭瓦维修,装修之后布展为铁路展馆。

记者看到,铁路展馆的几间平房前,有三棵高大的法国梧桐树。杨堃说,这三棵法国梧桐是天水于1954年最早引进的法桐树木,树龄已经有60多年了,“它们就像三个哨兵,矗立在院子里,守护着西干局旧址,默默地讲述着老一辈铁路人可歌可泣的筑路革命历史”。

中国铁路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现代史。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改变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成为国家当务之急。走进展厅,如同走进那段凝固、尘封的历史。

150平方米的展厅里,设计布展4个单元,分别为:曲折的强国之路;西干卓绝开拓之路;贯通西北发展之路;新时期圆梦之路。200余幅历史图片、100余件实物、2处场景,逼真地再现了老一辈筑路人在简陋的条件下,筚路蓝缕,夙兴夜寐,和塌方山洪搏斗,与缺粮少医抗争,在广袤的大戈壁燃起了希望的篝火。

陇海铁路原名陇秦铁路,又名海兰铁路,是甘肃兰州(甘肃简称“陇”)通往江苏连云港(古称海州,简称“海”)的铁路干线。这条铁路于1905年起动工,至1952年全线建成,1953年7月,随着天兰铁路全线通车,全线贯通1759公里。陇海铁路的建设,历经40多年的分段建设,经历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和社会主义新中国。

民国时期,南京政府分三次修通了灵潼(灵宝—潼关)、西宝(西安—宝鸡)、宝天(宝鸡—天水)三段铁路,全段长258公里。“其中宝天段铁路工程复杂艰巨,从1939年5月至1945年12月,国民党政府忽停忽建,朝令夕改,用了近7年时间,才勉强竣工。但通车后,这段铁路塌方事故不断发生,被称为陇海铁路的‘盲肠’。”杨堃介绍说,当时,国民党为了阻止解放军西进,将宝鸡至林家村一线破坏,将东沟以西14座桥涵炸毁,致使宝天段铁路全线瘫痪。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毛主席发出“人民军队要参加国家经济建设”的号召。时任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彭德怀,把军队从事经济建设的首要目标选定在异常艰巨的修建宝天铁路和天兰路建设上,报经中央批准后,他亲自调兵遣将,揭开了重新修建宝天铁路的序幕。

西北局在天水成立了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领导千万人民解放军和劳动群众,克难攻坚,不怕牺牲,勇于创新,积极投身天宝、天兰路建设,使贯穿中国东、中、西部,途经华东、华中、西北的重要铁路干线——陇海线全线贯通。陇海铁路成为我国连接东、西承载客运、货运的铁路大干线,西北落后的交通面貌得到了有效改善,有力促进了甘肃及西部地区货运流通和经济发展。

继天兰铁路通车后,1952年,为加快推进兰州以西民族经济建设,铁路建设者再接再厉,启动了兰新铁路的建设。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建设者们于1962年终于修通兰新铁路。

展馆里,原西干局军代表赵青山使用过的物品和留下的有关文稿、第一任局长兼政委王世泰签发齐善亭的人事命令原件、筑路员工使用的工具、兰新铁路通车纪念章等等,以及循环播放的《天兰筑路》《举国欢庆》等纪录片,都生动记述了当时的情景, 也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铭记历史,传承铁路红色文化

走出展厅,院子的最深处还有一座近5米高、主题为“卓绝西干 开路先锋”的雕塑,巍然挺立。雕塑着重刻画了4名建设者的形象,他们目光坚毅、棱角分明,似有匹敌万夫之勇,抡大锤,搬石块,栉风沐雨,肩挑背扛,劈山铺路,很是壮观。

“这是我国第一个大型国有综合性施工企业第一代筑路人的真实写照,他们以开路先锋独有的吃苦奉献、攻坚克难的精神,奋战在全中国铁路建设最落后、施工环境最恶劣的大西北地区,立下了卓越的功勋。”杨堃动情地解说着,中国铁路是铁路人生命、鲜血、汗水的结晶,是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艰苦奋斗崇高精神的凝聚,他们以铮铮铁骨历经风雨沧桑,最终实现铁路强国梦想。如今,铁路已成为中国名片,向世界展示着中国速度,因此,人们更要铭记铁路历史、缅怀筑路英烈,继承和发扬铁路人艰苦卓绝、无私无畏、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

杨堃告诉记者,自2017年建成开馆以来,天水大革命纪念馆铁路分馆年接待参观游客100余批(次)4000余人次,已成为全市乃至周边地市铁路红色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今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市许多部门单位组织党员干部来这里参观学习。截至7月底,共接待团体220个,游客接待量超过1万人次。七一前的一个月,通过刷身份证入场参观的市民也达到了2000余人。”

这座集收藏、展示、宣教、科普于一体的铁路纪念馆,现在是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天水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已成为历史再现博物馆。

--> 2021-10-12 ——探访天水大革命历史纪念馆铁路分馆 1 1 陇东报 content_9927.html 1 “西北铁路摇篮”承载的记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