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思
10月19日,阴转小雨。这个雨天,在省道319正长线桌子头段奋战10余天的袁永平终于有了踏实感。脚下的路被重新修复加固,路边水道、路堤整修完成,10月20日,这段曾毁于洪水的道路正式恢复通行。随着正宁县“西大门”重新敞开,沿路群众的生活也逐渐恢复正常。路段通车的最后时刻,袁永平和工友们仍在工地上忙碌着。
从高处往下看,东西走向的省道319正长线桌子头段,在周家镇燕家村附近出现了一个大大的“Y”形,一路向西,可通高速。“这段路可谓是正宁县西边的‘咽喉锁钥’,经由此处可直通宁县、西峰、兰州、西安等地。平时,如果此路不通,正宁县内群众就会通行不便,农产品也无法及时运出;若在汛期,如果路断了,各处救援物资需绕道运来,可能耽误救援的时机。这条路的畅通关乎当地群众生活,也是应对防汛抢险这场大考的重中之重。”正宁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刘梦斐说。
从9月22日开始,正宁县出现多轮强降雨,降雨造成正宁境内多处路段路面塌陷、边坡垮塌、边沟开裂等,全县10个乡镇农村公路新发生水毁灾害846处,省道319正长线桌子头段水毁尤为严重。据该路段周边群众回忆,当时大水沿路而下,路旁巨大的广告牌倾斜倒塌,路面先是塌陷出几米宽的坑,紧接着水流倾泻而下,路面开始大面积坍塌,整段道路被毁,洪水裹挟着泥土、碎石等一路向西,路毁现场像是被洪水撕开的巨大“伤口”。
9月29日,袁永平第一次带队赶赴抢险施工现场时,出现在他眼前的是一条长约70米,平均宽度达14米,平均深度为16米的深沟。强降雨导致洪水暴发,造成路面塌陷、路基冲毁,原本东西走向、坡度向下的公路,断成了两截。
为及时修复水毁路段,正宁县交通运输局及施工单位,会同乡镇村组干部对临崖公路等山洪易发、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安全隐患进行地毯式排查,聘请专业设计公司,进行勘察设计,做出维修方案。袁永平告诉记者,政府和企业都是“掏出家底恢复道路,拼出命来赶工程进度”。入场施工后,工队全体施工人员昼夜赶工,鼓足力气给断路“接头”。在进行大量土方、石灰反复填充、压实后,工程进展快、质量高,大家在工地加班加点,原本计划10月1日前后完成抢修任务,但由于中途降水,10月3日大雨来临,致使路基再次冲毁,大家不得不于10月8日二次开赴现场,进行恢复施工。
尽管中途受挫,但全体施工人员都未气馁退缩,一如之前那样斗志昂扬。“第二次入场施工时,路面积水有20多厘米,大家排水、清淤,重新开工,一个比一个积极。”袁永平说,当时大家都有同样的信念,降雨会不期而至,修路也可以从头再来。为确保水毁路段尽快恢复畅通,正宁县交通运输局分管领导带领技术人员赶赴现场,指导施工,在恢复原本路面宽度情况下,新修的路面比原路面拓宽4米,排水防汛设计一步到位,断路重续,深沟被填平。
工地两边,偶尔来打听工程进度的群众,随着工程逐步完成,也慢慢安下心来。从施工路段工地一路向东几十公里,公路两边群众家的苹果、玉米等农作物已在当地干部群众联合抢收下收仓入库,省道319正长线桌子头段通车后,正宁当地的农产品就能销往外地。对周家镇镇长邓高斌来说,这段路的及时修通关乎全县防汛救灾整体工作的高效运行,也与周家镇全镇防汛工作部署及农产品外销息息相关,“今年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小,只要农作物损失能少点,大家的收入就不会少太多。”邓高斌说。
虽然天灾无常,但周家镇全镇干部群众信心不倒,邓高斌表示,大家会抓紧进行灾后重建,力争在入冬前让受灾群众住进温暖的安全住房,并全力帮助当地群众销售农产品……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繁重,每一天都要有新进度。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伴随着正宁全县水毁道路逐步恢复,全县交通动脉被彻底“打通”,当地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正在加速推进,各项工作重焕生机,群众生活秩序逐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