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3 代号:53-27






成县五龙山,一片英雄鲜血染红的山坡

五龙山是成县城西12华里处一座小山头,其主峰是一个比较突兀的山包,其后有五道山梁,故而叫做五龙山。

在当地人的心中,这个小山头不仅是一处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观,更是一块庄严神圣的红色圣地。当年红二方面军长征经过成县时,曾在山上进行过一场惊心动魄的阻击战。

近日,记者徒步来到五龙山,察看战斗遗址,聆听革命故事。

红军精神 永远留存

在五龙山山顶的庙宇里面,竖立着一座纪念碑,上面“五龙山伏击战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字样十分醒目。

杜会芹告诉记者,这座碑是1991年,为纪念长眠山中的红军英烈,当地百姓自发筹款集资修建的。

在2008年“5·12”地震中,纪念碑被震歪,但当地乡亲们都不忍拆除。虽经岁月变迁,但红军精神已永远留存于当地人民心中。

成县百姓和红军的鱼水关系是在血与火中凝结而成的。五龙山战役中,当地的老百姓密切配合红军,山下强坝村是红军的后勤基地,村民强克然、强克杰、强贵然等负责为红军送饭送水,并将伤病员抬下山,为他们治病疗伤。

红军撤离成县以后,国民党保安队到村里搜捕伤病员,乡亲们将他们藏在玉米秆围成的草垛中,每天派人送食物药品,照顾他们。

而在红军到达陇南地区之前,国民党反动派与土豪劣绅就在群众中大肆散布“红军是青面獠牙红头发,要杀人放火,共产共妻”等谣言,使群众对红军非常害怕。所以,红军每到一地,村里群众大都躲进了山里。

为了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红军广泛开展宣传党的政策、发动群众的工作。按照党中央和方面军总指挥部的指示,红军每到一地,指战员们便热情地帮助群众扫地、挑水、打碾、垫圈、收割庄稼、放牧羊群,对群众的利益秋毫无犯,宁肯挨饿受冻,也不随便进屋,乱拿东西。

红军还十分注重处理好民族关系,在回民聚居的地方,特别书写了“保护清真寺,不住清真寺”“不打回民土豪”“打倒压迫回民的贪官”“红军联合回民反蒋抗日”等标语,并在清真寺门口设立岗哨,以防有人误入。

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工作,红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戳穿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谣言,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逃走的人都很快返回村庄,帮助红军筹集粮食、经费。

红军除了严明纪律,用实际行动感染、教育群众外,还利用刷写标语、开会座谈、演戏教歌等办法,向群众宣传红军北上抗日的目的和革命道理,教育人们组织起来,同国民党反动派、地主豪绅作斗争。

在红军的感召下,3000多名陇南子弟参加了红军,仅成县就有800余人加入红军新兵团。

一场惊心动魄的阻击战

“1936年9月17日,红二方面军攻占成县县城后,9月27日,国民党中央陆军王均部偷渡犀牛江,沿红军来路向成县方向进犯,企图将红二方面军一举歼灭。因此,红二方面军第四师、第六师各一部迅速开往五龙山一带设防阻击敌人,以保证主力顺利北上……”

在蒙蒙细雨中,我们跟随着成县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讲解员杜会芹的脚步一路上山,听她讲述当年发生在五龙山上的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1936年,红二方面军在成、徽、两、康的胜利,使国民党十分震惊。9月下旬,敌胡宗南、毛炳文、王均各部,慌忙纠集兵力,分路向成徽地区逼近。

9月25日,国民党第三军王均部三十五混成旅及补充团由武都县向东追击红军,27日进至康县太石山渡犀牛江时,被驻守在大川坝、王窑一带的红三十二军迎头痛击。敌人凭借飞机、大炮的优势,向红军阵地疯狂轰炸,强渡犀牛江,红军被迫向东撤离,在小川红嘴山、孟家崖一带又与敌发生激战。

红军边打边撤,至成县抛沙五龙山,与奉命增援的四师十二团组织起阻击防线。在康县一带活动的六师十八团也在陈本新团长和周声宏政委带领下,经陕西略阳县白水江镇紧急赶至成县抛沙五龙山阻击敌军。

五龙山地形复杂,便于隐蔽,红军决定在这里阻击敌军。当时红军的兵力部署是:总指挥部设在何家嘴山,五龙山设有观察哨;四师指挥部设在庙山,部队埋伏在夏家沟;三十二军指挥部设在王家沟村,部队埋伏在王家沟;六师十八团埋伏在罗家湾,指挥部设在罗家湾村。

9月28日,敌军进至拋沙河后,发现了红军的意图,急忙抢占牛斜山,与红军隔河对峙。午后,战斗全面打响,敌军用五门钢炮和两架飞机向红军阵地猛轰,并在硝烟和雨雾的掩护下,偷偷渡过拋沙河,向六师十八团阵地新堡山猛攻。

红军指战员坚守阵地,沉着应战,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战斗异常激烈。在此关键时刻,四师十二团政委杨秀山率领一营兵力迂回到敌人侧后,与三十二军紧密配合,前后夹击,敌人狼狈逃回牛斜山。

经过一天多的激战,红军胜利完成了钳制敌军、掩护主力集结的任务,但我军伤亡也重,战斗中,十八团政委周声宏牺牲,十二团政委杨秀山身负重伤。29日凌晨,部队奉命撤出战斗,经红川到徽县与大部队会合,成县县城又被敌人占领。

如今,在五龙山顶的庙宇后方,有一棵白皮松,虽经千年风雨,依然高大挺拔。举目向上,只见树冠处有好多断枝,断裂处还留着焦黑的弹痕,这些痕迹似乎还在诉说着当年战争的激烈。

--> 2021-10-22 1 1 陇东报 content_10292.html 1 成县五龙山,一片英雄鲜血染红的山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