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3 代号:53-27






历史大考,庆阳交出精彩答卷

——我市过去五年脱贫攻坚成就综述

本报记者 闫慧 通讯员 闫安

2020年12月18日,“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庆阳专场举行,宣布庆阳市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全市8个县(区)、570个贫困村、14.99万户61.0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26.58%下降为零,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

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份必须答好的考题。在这次历史大考中,随着最后一个贫困县——镇原县的脱贫摘帽,为这份考题画上了圆满句号,庆阳脱贫攻坚交了精彩答卷。

庆阳是甘肃唯一的革命老区,属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区,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过去的5年,全市强根基、补短板、抓难点、兴产业、促就业,一项项扶贫措施落实落地,精准发力;一批批扶贫干部尽锐出战,扎根贫困一线,想对策、出点子,因户施策、攻坚克难,贫困群众脱贫圆梦,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

上下同心 尽锐出战

把贫困群众始终放在心上

庆阳脱贫攻坚工作经历了集中攻坚、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四个阶段”,经过不懈努力,贫困面貌发生根本性转变,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至2020年底,实现了减贫任务全面完成、贫困群众收入较快增长、贫困地区基础条件显著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产业扶贫成效凸显“五大目标”。

水、电、路、田、房、网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民生工程,也是贫困户最企盼的扶贫项目,以往贫困村在这些方面普遍欠账最多、需求最大、基层反映最强烈。庆阳市优先安排项目,不断提高比例,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彻底解决了制约贫困乡村发展的“瓶颈”。

位于西峰区显胜乡蒲河川区的毛寺村,曾经是全区15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过去,鲜少有人知道这里“隐藏”着黑老锅峡谷、土箭群、冉李石峡、暖泉山、草帽沟等星罗棋布的自然景观。因为交通闭塞、基础设施条件落后,村民们只能守着这些美景过着穷日子。

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毛寺村着力补齐短板,破除发展瓶颈,积极争取项目、整合资源,全面改善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实施农电网改造,实现了自来水、安全电100%入户,动力电、硬化路全部到组。为加快乡村旅游开发和群众脱贫致富步伐,西峰区先后争取投资8000多万元,建成毛巴环川公路和显毛公路。

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便捷的交通条件,让毛寺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如今的毛寺村,白墙黛瓦、灯笼摇曳、环境秀美、游人如织,“ 2020年,毛寺村实现了全面脱贫,今年又被西峰区纳入乡村振兴重点村,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带领群众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再迈一大步,让毛寺村变得更加美丽。”毛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毛颖敏说。

过去的5年,全市贫困村通硬化路、通客车、通光纤宽带,自然村通动力电实现全覆盖,贫困人口住房和饮水安全全覆盖,全市累计建成安全饮水工程8.25万处,农村人口集中供水率达到82%,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6%。

特别是随着贫困村电力基础设施的改善、供电质量的提高,贫困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现在,贫困村用电安全、杆线整齐、表箱美观,不仅美化亮化了村容村貌,也让农户用上了铡草机、粉料机、抽水泵等农业生产机具,办起了小型农副产品加工作坊和养殖场,农村产业发展后劲十足。

精准务实 开拓创新

把产业扶贫始终抓在手上

2018年,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为标志,庆阳市进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后冲刺阶段。

(下转2版)

--> 2021-11-28 闫慧 ——我市过去五年脱贫攻坚成就综述 1 1 陇东报 content_11454.html 1 历史大考,庆阳交出精彩答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