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3 代号:53-27






马银萍 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本报记者 白勇涛

今年45岁的马银萍是镇原县临泾镇席沟圈村党支部书记,同时担任全国、省、市、县、乡五级人大代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马银萍带领村“两委”班子强基础、育产业,解决群众增收和村子发展难题,取得了喜人成效。

“只有产业发展好了,群众的钱包才会鼓起来。”马银萍说,席沟圈村离县城近,发展产业更具优势。为此,马银萍积极奔走争取到了坡耕地治理项目。但一些群众担心坡耕地治理会影响自己的耕种,多端阻挠项目实施。

马银萍一边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一边现场监督项目质量,一个多月的时间,859亩的坡耕地治理任务完成过半。看到如此卖力的女支书和治理后的良田,群众再也没有了怨言,马银萍也长舒了一口气。

“路通了,农家车来往就方便了,地平了,发展产业经济效益就高了。”马银萍说。

席沟圈村小庄组村民郭自明说:“以前有些山地路不通,收割机进不去,现在好了,机械耕种收割都很方便。”

席沟圈村具有较好的养殖基础。依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政策机遇,马银萍决定把养牛养猪作为村上支柱产业来抓,通过鼓励和支持养殖大户发展,辐射带动全村发展养殖产业。

今年4月,马银萍了解到村民白元红勤劳踏实,有一定养殖基础,就鼓励他发展养牛产业。“当时我还是很犹豫,一是没有钱,二是牛犊拉回来也没养殖技术。”白元红说,为了打消疑虑,马支书多次来家里做思想工作,帮自己申请贷款,还联系了技术培训,他终于下定决心养牛。

现在,白元红家建起了标准化的牛棚,养殖西门塔尔牛17头,成了村里的养牛大户。“明年四五月份出栏,一头牛能卖两万来块钱,赶明年后季能卖30几万元。”白元红看到养牛前景好,准备将养殖规模扩大到50头。

目前,席沟圈村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7个,培养养殖大户近30户,牛存栏500多头,猪存栏2000多头,带动饲草种植5000多亩。

自当选人大代表以来,马银萍在带领乡亲致富的同时,每年都要花大量时间深入村组农户走访调研,并形成意见建议,提交各级人代会审议。今年,她花费近两个月的时间调研了全县的乡村学校。通过调研,她发现,虽然乡村学校教学基础设施改善了,但有的“袖珍”学校教学氛围不够,如果孩子接受不到良好的教育,可能导致返贫。

“我希望国家能够关心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化整合教育资源,科学布局,既让大山中的娃娃接受优质的教育,也能解决老百姓接送娃娃上学难的问题。”马银萍说,这是今年自己准备向人代会提交的建议。

--> 2021-11-28 1 1 陇东报 content_11464.html 1 马银萍 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