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南力
宁县庆城苹果、环县肉羊、镇原肉鸡、西峰生猪、正宁肉牛、合水奶山羊、华池中药材……在庆阳,每个县(区)都有拿得出手的当家产业。
近5年来,我市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优势,围绕打造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先行区,坚持建基地、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发展“羊牛猪鸡、果草菜药”八大主导产业,探索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新模式,走出了一条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集群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铺路石”。
一县一业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我市在自然条件、种养传统和产业基础上,优化形成“南牛北羊、塬果川菜、草畜平衡、农牧循环”现代农业发展思路,构建起肉羊奶山羊、肉牛、肉鸡、生猪产业区和饲草、苹果、中药材、瓜菜产业带的“四区四带”特色产业布局。初步形成环县肉羊、宁县庆城苹果、镇原肉鸡、西峰生猪、合水奶山羊、正宁肉牛、华池中药材等“一县一业”产业格局。
今年,我市还启动实施了现代丝路寒旱优势特色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全市建办农业科技示范点186个,建成绿色标准化种养基地18个,完成宁县苹果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环县肉羊省级产业园通过中期评估,镇原肉鸡、西峰生猪、正宁肉牛等7个省级产业园有序推进,优势特色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肉牛、肉羊、生猪、肉鸡饲养量分别达到50万头、386.9万只、110.2万头、3311万羽;更新栽植苹果树6.52万亩,改造郁闭低效苹果园6.22万亩,繁育优质苹果苗木458万株,建设“两减一增”基地9.7万亩;种植燕麦、甜高粱等一年生牧草110.18万亩,种植瓜菜111万亩,种植中药材45.85万亩。
“一县一业”产业格局形成的同时,全市实现了产业形态由“小特色”向“大产业”升级、空间布局由平面分布向集群发展转型、发展方式由数量增长向质效提升转变。近年来,环县肉羊饲养量达到206.3万只,占全市肉羊饲养量的53.3%,成为全省百万只肉羊产业大县;宁县苹果树栽植面积达到43.6万亩,建成全国最大的矮化自根砧苹果基地和世界领先、国内一流的脱毒苗木繁育基地;镇原县肉鸡饲养量达到2994.1万只,成为西北最大的白羽肉鸡产业基地。全市还建成西峰、镇原、宁县3个存栏10万头以上的生猪产业基地;镇原、宁县、正宁肉牛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饲养量占到全市的62.6%。
科技赋能
助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提质靠科技。我市按照“一个主导产业、一个创新平台、一个技术团队、一套培训机制”的思路,依托中国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聘请国家产业体系岗位专家领衔,成立庆阳苹果、肉羊、肉牛产业体系技术创新团队,组建国际队、国家队、地方队3支队伍,开展农业科技研发、技术转化和示范推广。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