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3 代号:53-27






以产业之石筑振兴之路

(上接1版)围绕肉羊、苹果、肉鸡、生猪生产,全市推广了全舍饲工厂化养殖、全混合日粮标准化饲喂、全基因组良种化选育、全畜群无规定疫病免疫净化、全过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五全五化”养殖模式;推广了高定位、高科技、高效益及苗木良种化、栽培矮密化、管理机械化、水肥一体化、产品标准化的“三高五化”生产模式;推广了安全化、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及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供应链、全循环链的“四化四链”生产模式;推广了定仔猪、饲料价格,定育肥猪回购标准,定育肥猪回购价格,统一良种供应、统一饲料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疫病防控、统一购买保险、统一回收屠宰的“三定六统一”生产模式。

我市还持续推动种业创新,推广应用肉羊杂交育种、肉鸡智能孵化、苹果矮化自根砧脱毒苗木繁育等一批先进制种技术。此外,一批集成配套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配方施肥、苹果立体格架和防雹除霜、肉羊肉牛自动化饲喂、配方饲草料,产业质效明显提升。

为推行标准化生产,我市加强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方标准和农业生产技术规范修订工作,共制(修)订甘肃省农业地方标准153项;培育审定冬小麦新品种7个、玉米新品种1个,推广500万亩以上,年备案玉米品种300多个;建立种子生产基地6处,基地面积2万多亩,年产小麦种子150万公斤,在海南省三亚市建立南繁科研育种基地1座,农作物加代育种步伐明显加快;累计推广粮油作物新品种100多个,每年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300万亩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700万亩以上。

截至目前,我市建成国家级出口苹果及质量安全示范区15万亩;建成存栏万只以上羊场28处、百只以上规模羊场1609处,发展养羊专业乡镇16个、专业村44个、养羊大户1.1万户;建成种猪场5个、存栏万头以上生猪育肥场10个、3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262个;建成存栏千头以上牛场24个、百头以上规模牛场91个,发展养牛专业乡镇12个、专业村122个;建成国际领先水平的种鸡场11个、肉鸡养殖场27个,日屠宰量达12万只。

培育主体

激发现代农业发展新动能

2020年4月,庆阳市政府与上海东方希望集团签约,在宁县、正宁县启动实施现代化生猪养殖循环产业基地建设项目。这是我市依靠现代农业育龙头、搭平台、延链条、树品牌,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全链条、集群化发展的一个实例。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龙头企业带动作为产业发展的主引擎和驱动器,按照“业业都有龙头企业引领、县县都有龙头企业落户”目标,先后引进全球最大的浓缩果汁生产企业陕西海升集团、生猪产业化经营水平国际领先的正大集团、亚洲第一白羽肉鸡企业福建圣农集团以及中盛农牧、庆环制种、伟赫乳业、天欣堂中药材、民吉草业等现代农牧业龙头企业。截至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50家,其中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01家,成立产业联合体1家,年销售收入上亿元龙头企业6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6%。同时,我市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和发展力度,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8006家,组建“331+”合作社1233家,实现了行政村种养合作社全覆盖,带动23.9万名农户通过产业增收,14.8万人依靠产业发展实现脱贫。

为了推动种养加销一体化发展,我市坚持全产业链全循环链全价值链开发,前端抓良种繁育,中端抓规模种养,后端抓加工转化,构建形成了覆盖饲草饲料、养殖屠宰、精深加工、科研检测、终端销售等各环节的肉羊产业体系;优质种苗、高端基地、储藏分拣、电商销售、外向加工融合发展的苹果产业体系;集种鸡育雏、种蛋生产、鸡苗孵化、肉鸡养殖、屠宰分割、熟食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白羽肉鸡产业体系;仔猪繁育、集中育肥、屠宰加工、肉食供应、饲料加工、粪肥还田为一体的生猪产业体系。此外,加快培育苹果、肉羊、肉牛、生猪、肉鸡、饲草产业集群,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 2021-12-05 1 1 陇东报 content_11695.html 1 以产业之石筑振兴之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