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盘小美)连日来,在西峰区后官寨镇东坪村的农田里,装满粪肥的车辆来回穿梭进行施肥作业,随后农机手驾驶旋耕机及时深耕翻压。
“我家有3亩地,每年化肥的开支在500元左右。现在村上免费给我们提供粪肥,这不仅节约了成本,还增强了土地的肥力,对提高粮食产量有很大帮助。”东坪村村民王明军说。
“我们村上的鑫福源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的‘331+’正大生猪育肥场产生的粪污比较多,过去养殖场自行处理,比较麻烦,成本也高。全区实施了粪肥还田项目后,有专门的企业负责处理运输粪肥,免费投放到农户的耕地,既解决了养殖场粪污处理难题,又增加了土地肥力,节约了种植成本,实现种养循环利用,促进环保经济双赢。”东坪村文书刘强说。
粪污清理问题是养殖户最头疼的事。为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推动畜禽粪肥资源化利用,促进化肥减量增效,改善农业环境,今年,西峰区实施了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立足当地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现状,在全区7个乡镇分区域、分作物,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技术模式,开展粪肥还田利用试点工作。
西峰区农技中心工作人员杨亚宁介绍,在粪肥还田利用试点工作中,西峰区积极创建服务机制模式,建立示范区,围绕粪肥还田利用和化肥减量的“双目标”,坚持种养结合、点面结合,根据全区养殖现状,主要以猪粪发酵堆沤和无害化处理后的沼液沼渣,按照每亩2吨(立方米)的用量进行还田,推行 “分户集中养殖+统一收集沼气生产处理+沼液管道(沼渣转运)还田”的模式,在彭原镇杨坳村、后官寨镇帅堡村等建立千亩示范区。正大、康峰等规模养殖场所在乡镇推行“工厂化养殖企业肥水腐熟沼液+机械转运直接还田”模式,在董志镇寺里田村、肖金镇三不同村、显胜乡铁楼村、什社乡任岭村各建立1个千亩示范区。依托阳光惠农公司推行“有机肥生产企业收集处理还田+种植基地”模式,以肖金镇蔬菜基地为中心,推广粪肥还田面积1万亩。
西峰区还探索实行“政府引导+社会化运作”机制,由区农技中心与康峰公司、正大集团和各养殖合作社等签订供肥协议,由养殖企业提供项目实施所需的合格粪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遴选6家公司为社会服务主体,开展粪肥使用全过程服务、托管式服务和专业化服务,加快有机肥应用。
截至11月底,全区共完成粪肥还田7.4万亩,施用粪肥和沼渣沼液14.8万吨,粪肥资源化利用率达到了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