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3 代号:53-27






村支书的“幸福感”

本报记者 魏博庆

“看着村上发展得越来越好,我就很幸福。”近日,记者在宁县湘乐镇庞川村采访时,村党支部书记席关宁说起了自己的“幸福感”。

庞川村位于宁县县城北部的川道,村里的硬化路宛如丝带,黄昏时分,太阳还没有完全落下,余晖映照着蔬菜种植基地的日光温室,让整个村子更加美丽。

“脱贫攻坚工作带给庞川村的变化是很大的。”在一座种满蔬菜的温室前,席关宁介绍说,以前,村里的进户路和田间道路都是土路,遇上阴雨天气,村民出行或者下地干活都极其不便,一个村民小组才有50口小电井,吃水也很不方便。“受基础设施差的条件限制,村里发展产业困难,年轻人大多不愿留,都外出务工挣钱去了,只留下老人和小孩,村里发展举步维艰,很多人对过好日子失去了信心。”席关宁说。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以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深入开展,庞川村的基础设施实现了完美“蜕变”,不仅硬化路通到了每家每户,田间道路也硬化了,群众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的历史,再也不用为阴雨天出行和下地干活发愁了,家家户户都打了小电井,生产生活用水不再是难题。

席关宁说,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村上发展产业的思路也活了,种植、养殖、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全面开花,部分村民看到乡村旅游带来的商机,办起了农家乐,收入不断提高。到2021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9000多元。

“现在,在我们村已经很难找到土坯房了,家家户户都盖起了砖瓦房,经济条件好点的,还盖起了小洋楼,八成的村民家里买了小轿车……”细数着村里的变化,席关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50岁的焦有宁是庞川村聘任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和其他14位村民一起负责村里的环境卫生工作。他告诉记者,他们每天都会对村里的卫生进行打扫,把生产生活垃圾拉运到集中收集地点,随着全村环境卫生整治持续推进,村民的卫生习惯也在一步步改变,大家会自觉把自家的垃圾收集起来,等他们来收,没有了乱丢乱扔的现象。

产业兴则百业兴。庞川村的发展,像温润的春风一样,吹进了村里的家家户户,也吹进了每个村民的心里,让庞川村朝着村美人更美的方向不断迈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相信村里会越来越美,不仅我的幸福感提升了,每一位村民都会为村子感到自豪和骄傲。”席关宁说。

--> 2022-02-14 魏博庆 1 1 陇东报 content_13950.html 1 村支书的“幸福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