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3 代号:53-27






环县 守牢“粮仓” 端稳“饭碗”

文/图 本报记者 乔洁

近日,环县2万多亩春小麦进入全面收割期,在各类收割机的轰鸣声中,沉甸甸的麦穗承载着群众丰收的愿景,颗粒归仓。

多年来,环县一直将粮食安全视为“国之大者”。守住耕地红线,稳住粮食安全“基本盘”,建设万亩高标准农田。在一系列硬措施的落地实施下,环县粮食生产能力和播种面积只增不减,年均粮食播种面积达190万亩以上,老百姓种粮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粮食安全有底线

“这两个囤子里存粮有近3万斤,是近五六年攒下来的。”

在环县合道镇沈家岭村村民肖铮家,抬脚迈进储粮的土窑洞,一股天然麦香迎面而来。两只直径两米、高一米二左右的粮囤子里,满满堆放着小麦和玉米。“粮食是百姓的根,对我们来说,存粮多是勤奋、过日子的象征,存粮多生活才有底气。”肖铮说道。

窑洞是老百姓经过多年探索后公认的存粮首选地,通风干燥,冬暖夏凉,存放粮食不发霉、不起虫。把粮食用稻草编织的“粮囤子”装起来,上不漏、下不潮,防虫、防鼠、防火、防霉变,能够在3至5年内保证粮食品质基本不变。据肖铮介绍,这些粮食是家里多年来积攒下的。

肖铮家有近百亩土地,除了20多亩用来种草饲喂100只羊和9头牛外,其余70多亩全部用来种植小麦、玉米、土豆等粮食作物,“我们当地老百姓一般不卖小麦,每年种的小麦颗粒归仓,年年收成年年攒,确保家里存粮不断。”

“钱要一分一分上万,粮要一粒一粒上石”,这句话是环县每一位老百姓耳熟能详的生活真理。大山里的人家,几乎每家每户都会腾出一个窑洞专门用于存粮。粮食安全,既需要大国粮仓“压舱石”,同样也需要像肖铮家一样的万户千家的“小粮囤”。

粮食生产有基础

在毛井镇乔崾岘村村部前的春小麦集中连片种植示范点里,2600多亩春小麦正在紧张收割。村民赵渊旺家的地大部分都在这里。今年,他紧跟政策,种植春小麦100多亩。“这些机坪地实施了有五六年了,相比以前,平地便于集水,满足机械耕作条件,种起来省力又高效。”

在乔崾岘村,感受到平田整地好处的远不止赵渊旺一家。

(下转2版)

--> 2022-08-11 1 1 陇东报 content_19755.html 1 环县 守牢“粮仓” 端稳“饭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