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强
我认识三个叫亚斌的人。两个亚斌在我们村,一个在隔壁村。在隔壁村的是我同学,在我们村的一个是我同学,另一个原本也可以成为我的同学,但他最终没能成为我的同学。因为他的智力有问题,到了上学的年纪,却说不了几句话,他看人的时候永远是白眼仁多,黑眼仁少,他能用那一点点黑眼仁传递出一种卑微、胆小、懦弱的情感。
不能上学的亚斌家住在整个村子的最下面一层,那时候他的父亲还在,一直卧病在床,到底得了什么病我们也不知道。他家我只去过一次,院子外面干干净净,院子里也干干净净,因为他家实在没有陈设,就连最基本的家畜都没有。最夸张的是,他家居然连院门都没有,就那样敞开着,像一个人张着的嘴,永远没有闭上的时候。亚斌家也有几亩地,靠精神稍微正常点的母亲和弟弟打理,那些年的地里几乎长不出像样的庄稼,他家也没有钱买化肥,地里能长多少庄稼全看运气,亚斌家似乎永远得靠村里的叔伯们接济才能过下去。
到了亚斌快要上学的年纪,他那个常年卧病在床的父亲咽气了。母亲带着弟弟改嫁到不远的村子里去了,亚斌成了没人要的孩子。最终经过家庭会议商量后,亚斌跟着大伯父一起生活。那时候亚斌的祖母还活着,就在他的一个叔叔家。亚斌的祖母天天坐在村道的矮土墙边,有时候会从肚兜里给亚斌掏出几颗糖。
祖母去世以后,亚斌就没有人疼了。他经常会跑到他祖母坐过的那个矮墙边坐坐,就像他祖母一样,两条腿弯曲斜坐,屁股坐在矮墙上,看着村道上来来往往的人。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有一次我问他祖母去了哪里,他眼神空洞地看着我,咧着嘴说:“我奶奶死了。”
亚斌常住在大伯父家,他的饭量极大,别人吃饭都是拿碗,给他盛饭的则是一个小铁盆,每天饭点的时候,都能看到亚斌端着小铁盆,蹲在院门外的斜坡上狼吞虎咽。不会干活还要吃那么多饭,亚斌的伯母当然不干,那时候正是最困难的年月。地里的精细活亚斌干不了,家里的精细活他也干不了,他只能干一些不需要过脑子使蛮力的活。亚斌的大伯父最后买了几只羊让他放,种地的骡子和牛,他们并不放心交给亚斌,只是在晚上或中午去河湾里饮水的时候才让他牵上去饮。
在村里,没有人会鄙视或者欺负一个有精神疾病的人,但也不会去佩服一个有精神疾病的人。甚至可以说,在村庄里像亚斌这样的人,基本是一种近似于虚无的存在。他们生或者死都是自己的事,怎么生活也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
可我很佩服他,因为他是我们村子里唯一一个能够和羊对话的人。与人在一起的时候,他基本上没有话说,见了面总是有些畏惧地稍微抬起头看你一眼,然后低下头,拿眼球上面的一点黑眼仁瞅瞅你,让人感觉有些不忍和可怜。不管什么时候跟他打招呼,他都只有一句简单的“嗯”,然后远远绕过你,靠着墙根走。你要再跟他多说,他则低着头站下,静静听你把话说完,用含糊不清的语言回答你的问题,人们所问的问题,不外乎“吃了没”“去干啥”或者“咋没去放羊”之类的话。很多时候人们也只是通过他点头或者摇头这些动作来判断他的回答。其实他的回答并没有意义,因为人们所问的话也是无意义的,只是觉得他作为村子里的一个人,见了面就要和正常人一样,有一些言语交流。
我愿意和他一起出去放牲畜,随便哪个山沟,我放驴他放羊,顺便把驴交给他,我就能拥有一个下午的闲暇时光去玩。我去掏鸟窝、摘杏子、抓黄鼠。等我玩够了回去,亚斌背对着我在跟羊说话。
亚斌说:“你不吃草要饿死吗?”
一只东张西望的羊“咩”了一声,低头开始吃草。
亚斌说:“你不要往那边走了,掉下去摔死你。”
一只在地埂边吃草的羊“咩咩咩”,在亚斌抬起鞭子之前走到里头去吃草了。
亚斌说:“你俩不要打架了,我要收拾你,看见鞭子没?”
两只头顶在一起准备干仗的羊像做错事的孩子一样,一声没吱低下头去吃草。
这是我能听懂的,我听不懂的是他“嗯”“啊”“嗨”这些拖着长音的喊喝,这些声调里藏着我无法掌握的信息,羊儿们却能准确解读并用“咩咩”的叫声或者行动来回应他。就在那么一瞬间,我感觉到自己的绝望,我多希望也能跟亚斌一样,跟那些羊儿们说说话,跟我的两头驴说说话,听听它们的想法。
我站在田埂边,亚斌丝毫没有注意到我的存在,跟那些羊一直在说话。亚斌抱着长长的牧羊鞭,像一只领头羊一样,指挥着那些羊儿们。我不知道他们说了多久的话,也不知道在我看见和听见之前他们还聊了什么,是不是会聊到他那个早逝的多病的父亲,是不是会聊到改嫁到其他村的母亲以及那个已经上学的弟弟,是不是会聊到用两次抹脖子结束自己生命的祖母。甚至,是不是会聊到超越这个村庄或超越人间的话题。不知道是看到了羊儿们的眼神暗示还是听懂了咩咩叫的提醒,亚斌转过身来看到了我,夕阳已经挂在西面的山头了,余晖透过白杨树斑驳地洒在亚斌身上。他有些畏惧、害羞地咧着嘴看看我,口水都流下来了,他用脏脏的袖子擦了一下,没有说话低下了头,我的两头驴在它身边安静地吃草。
那一刻,我甚至怀疑,他跟驴也是可以沟通的,在我离开的这段时间里,他跟我的两头驴肯定也聊了很多,只是我不知道他们聊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