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路世玲、徐雅荷)8月3日,华池县现代农业菌光互补示范产业园传来好消息,占地400亩的“菌光互补”露地栽培黑木耳试种成功,460万个菌棒已陆续进入采摘期。
华池县现代农业菌光互补示范产业园位于城壕镇余家砭村,一排排菌棒在光伏板下“自由呼吸”,菌棒上成熟的黑木耳密密麻麻。一辆辆三轮车满载肉嘟嘟、乌黑黑的木耳,运往晾晒场。
利用光伏板下的闲置土地发展农业项目,是华池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产业融合升级的全新实践。
今年3月份,城壕镇集中余家砭村原有光伏发电基地的连片闲置地和撂荒地400亩,招商引进两当黄波菌业公司试验露地栽培黑木耳。通过“公司品牌+种植基地+专业合作社+终端产品”的经营模式,实现以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为循环主链条的“三元双向”农业。
这也是华池县首次露地试种黑木耳,其菌种是“黑29”与两当野生黑木耳杂交的新品种,抗逆性强、催芽期短、田间管理简单。
产业园技术总监梁启文告诉记者,华池县地处子午岭林缘区,气候相对湿润适宜、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自然条件优势明显,而且当地还有充足的菌棒生产原料。
我市是全国优质红富士苹果的最佳核心生产区,苹果园面积达133万亩。每年因果园间伐与修剪而产生大量果木废枝,这些枝木“变废为宝”之后,为菌棒培育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采摘后的菌棒可回收,制作菌肥培育果树。
“用苹果枝木屑代料栽培黑木耳,其菌棒成活率高,而且苹果木发甜,产出的黑木耳肉质厚实,也相当好吃。”梁启文说。
华池县开辟重大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城壕镇成立工作专班,协助企业解决用水、用电、用工等问题,并严格按照露地栽培黑木耳种植标准,统一生产管理。
据了解,这次试种成功的露地栽培黑木耳一年可实现4茬采摘,从7月底持续到10月中下旬。预计盛产期每天可生产2.7万斤干货,每斤市场售价45至80元。
当地农户除了土地流转收入、务工收入、合作社入股分红之外,还可以家庭化栽培,真正实现“一业多收”。
余家砭村村民樊玉华既收租金又赚薪金。她把自家的5亩地流转给了菌业公司,每年土地流转收入2500元,在产业园务工每天收入140至150元。
“自从村上有了产业,我们不仅把地租了出去,还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收入翻了几倍。”樊玉华说。
(图为露地栽培黑木耳采摘现场。本报记者 路世玲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