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萍凝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紧扣“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全员参与,迎难而上,大力开展“绣花式”扶贫,8个县(区)全部脱贫摘帽,57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4.99万户61.0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建档立卡的26.58%降为零,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10年,是庆阳历史上贫困群众收入增加最快、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也是贫困乡村建设投入最多、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耿文科如是说。
当前,我市正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抓好收入不稳定已脱贫人口、收入略高于贫困户边缘人口监测,全力落实好产业、就业、综合保障等帮扶措施,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61.0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全市8个县(区)、570个贫困村、14.99万户61.0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2020年12月18日,省政府新闻办举办“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庆阳专场新闻发布会,宣布庆阳市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庆阳市7个县均属于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西峰区属于“插花型”贫困片区,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其中,环县、镇原是全省深度贫困县,环县贫困发生率39.28%,全省最高;镇原县贫困人口17.23万,规模居全省第三。
2017年,西峰、正宁2县(区)脱贫摘帽;2019年,合水、华池、宁县、庆城、环县5县脱贫摘帽。镇原县是全市最后一个脱贫县,2020年,镇原县顺利脱贫摘帽,17.23万人稳定脱贫,退出贫困村120个,贫困发生率下降为零。至此,庆阳市8县(区)全部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
全市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建档立卡初期的2367元提高到2020年的8901元,增长近2.8倍,年均增长21%。贫困群众生产生活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贫困村通硬化路、通客车、通光纤宽带,贫困人口住房和饮水安全全覆盖,自来水入户率达到76%,农户饮水安全普及率达到100%;
新建改造农电线路1.59万公里,治理供电瓶颈自然村3756个,9107个自然村动力电实现了全覆盖;
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引培各类农业企业331家,建办专业合作社7825个,培育家庭农场540个,带贫近15万户,分红1.43亿元,69.7%的贫困群众依靠产业脱贫;
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无一人失学辍学,贫困学生“有学上”“都上学”“上好学”得到切实保障,义务教育巩固率由2013年的84.5%提高到99.5%;
所有贫困村建起了村卫生室,符合参保条件的贫困人口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
西峰区显胜乡蒲河川区的毛寺村,曾经是全区15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过去,鲜少有人知道这里有黑老锅峡谷、土箭群、暖泉山、草帽沟等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由于交通闭塞、基础设施条件落后,村民们只能守着这些美景过穷日子。
在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毛寺村破除发展瓶颈,积极争取项目、整合资源,全面改善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实施农电网改造,实现了自来水、安全电100%入户,动力电、硬化路全部到组。为加快乡村旅游开发和群众脱贫致富步伐,西峰区先后争取投资8000多万元,建成毛巴环川公路和显毛公路。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便捷的交通条件,让毛寺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示范村。
(下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