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村民屈民生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踏上了通往小康的坦途。2013年,他积极响应搬迁安置政策,千方百计借钱贷款筹措资金21万元,补齐差价后置换了临街的3间上下两层的房子,上层住宅下层商铺。“政府提倡我们参与到旅游服务中,我们夫妻俩一合计,办起了农家乐。”屈民生说。
办起农家乐的第一年,屈民生夫妇没有从业经验,就请亲戚帮着做一些当地的特色食物。没想到前来吃饭的游客很多,尤其到节假日,店里都是“爆满”,他们开始尝到了甜头。
为了提升商户的旅游服务水平,政府每年都会组织商户参加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厨艺技能、经营管理等,还组织过厨艺比拼活动。屈民生的妻子曾参加过全县的名小吃大赛,捧回了荣誉,这些都为他们的农家乐增色不少。2017年,农家乐生意越来越好,屈民生将店面进行了扩建,还从外面聘请了厨师,店里新推出饭菜的味道越来越好,前来吃饭的人也越来越多。“自从开了这农家乐,每年收入越来越多,真没想到短短几年变化这么大。”屈民生感慨道。
三
在建设红色小镇的同时,荔园堡村通过生态移民搬迁、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先后建成金岔沟17户居民聚居点1处,改造提升农宅280户,全村小康农宅率达到90%以上。
2014年以来,镇村两级抢抓乡村道路建设机遇,积极争取实施乡村公路项目。乡亲们不计个人得失,让耕地、挪树木、迁坟茔,齐心支持修路。现在,村里的主干道全部实现了柏油路和水泥路硬化,葫芦河上还架起了3座桥,八成以上的农户入户道路实现了硬化。不仅如此,全村照明电入户率和动力电覆盖率达到100%;广播电视“户户通”和互联网实现了全覆盖;大力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厕改率达到80%以上;2016年,全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2021年,人均年收入近万元……
南梁红色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了景区旅游服务业扩编增容和升级换代。
2015年,南梁镇进一步延伸景区功能,把各景点沿线的农户纳入旅游规划中,变农户家为景区服务“驿站”。镇政府采取组织群众外出学习、免费提供桌椅和餐具等激励措施,支持群众以自己家为主体,开办、经营农家乐。
政府支持村民发展农家乐的消息不胫而走。荔园堡村白家砭组女党员郭翠玲家就在新南公路沿线,距离南梁大景区1公里。每天站在自家大门口,看着来来往往的旅游大巴车,郭翠玲心里早就生出了一个念头:开办农家乐。
2015年6月,郭翠玲的农家乐开业了。由于用的大多是自种自养的地道农家食材,郭翠玲的农家乐深受顾客青睐,开业仅半年就收入7万元。在她的带动下,全村陆续建成农家乐22家,成为集吃住游玩为一体的农家乐示范小区。南梁镇政府因势利导,对这些规模化农家乐进行统一规范,组合成“红色庄园一号院”“红色庄园二号院”,进行行业自律和组团发展,郭翠玲还被大家推选为“一号院”餐饮协会会长。
荔园堡村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在旅游线路沿线和景区,新建商业门店500多间,从事红色旅游纪念品、土特产销售及餐饮、住宿等旅游服务业,从业人员稳定在1500多人。2021年,南梁红色景区接待游客量113.94万人次,以红色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达到63%以上,旅游产业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渠道。
“生意好的时候,需要预约,一天可以收入三四千元,这样的好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郭翠玲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大多村民的心声。
四
村里通了路、通了电、通了水、通了网,干净、整洁的道路连通着每家每户,村里建起了村史馆、生态广场、农家影院、夕阳红活动中心、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群众生活越来越方便,小山村的蜕变让百姓收获了满满的幸福。范刘德说:“这些年国家扶持政策多,支持革命老区发展,建设南梁红色大景区,实施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荔园堡发展遇上了好时候,我们赶上了好时候。”
“赶上好时候”的还有一位年轻的“90后”村党支部书记蒋大江。2019年底,蒋大江通过县上的统一考试成为村里首任专职书记,“第一次到村上来,就被村里的景象震惊了,二层小洋楼、宽阔的马路、优美的环境,完全超出了我对乡村的想象。”蒋大江说,接过前辈的接力棒,他倍感压力。
上任之初,蒋大江忙着入户走访,村民缺什么?哪里可以继续改进?闲散劳动力如何有效利用?年轻人回乡后能发展什么产业……这些都是他的关注点。慢慢地,蒋大江的笔记本越记越厚,他的心里也越来越有底。
2021,荔园堡村被确定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后,将红色基因融入村容村貌建设,进行“住宿+旅游”的红色文旅改造,将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军旅文化等元素融为一体,让全村200户农户的民居焕然一新。依托南梁红色景区沿线的区位优势和享有赞誉的“南梁梅家豆腐”,建办起豆制品加工扶贫工厂1处,示范带动周边群众76户发展豆制品产业,打造南梁豆腐品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从只有初中文化的范刘德到高中文化的张振杰再到大学生蒋大江,三任村党支部书记接力赛跑,带领群众奋力拼搏,改变了荔园堡村的落后面貌。荔园堡村的振兴之路已悄然起步,荔园堡村的明天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