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建强 通讯员 郑倩红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春华秋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踔厉奋发、锐意进取,谱写出了产业强、生态美、百姓富、社会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篇章。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十年间,宁县地区生产总值从47.54亿元扩大到71.11亿元,增长了49.58%。农民人均纯收入从4296元提高到11509.3元,增长了16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4780元提高到35793元,增长了142.17%。宁县公路总里程从2012年的55.2公里增加至1700公里。2020年12月26日,银西高铁宁县站顺利通车;2021年7月9日,甜永高速开通试运行,宁县步入“高铁、双高速时代”,实现了交通网络跨越式发展。
回望过去的十年,宁县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头等大事,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干群一心、众志成城,全面打赢了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宁县累计投入21.7亿元,帮助29410户115310人全部实现脱贫,60个贫困村达标出列,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507元增加到2020年的9479元,消除了绝对贫困,帮扶满意度达99.9%……宁县于2019年底甩掉了绝对贫困的“帽子”。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宁县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首要位置,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根本之举,拉开架势不断壮大富民产业。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和悠久的苹果栽种历史,形成了高定位、高科技、高效益,苗木良种化、栽培矮密化、生产机械化、水肥一体化、产品标准化“三高五化”的“宁县模式”苹果产业。
十年间,宁县苹果种植总面积从最初的11万亩增加到45万亩,培育壮大苹果产业龙头企业45个、合作社135个;结合互联网经济模式,发展庆新等电商企业18家、网店200个、微商1800多户。2021年苹果产量达56万吨,产值2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720元。
如今,行走在宁县城乡间,荒山变绿了、河水变清了、农村环境更美了……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产业兴旺繁荣、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的新景象已然呈现。
这些面貌的改观,得益于宁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以“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为抓手,积极完成荒山造林、封山育林、苗林培育及“一村万树”等工程。十年来,宁县每年完成荒山造林8万亩以上,全县有林地面积由最初的82.6万亩增长到168.6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9.57%,活立木蓄积量达到443.5万立方米。
宁县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林下经济,试验推广“林药”“林禽”“林蜂”“林菌”等立体开发模式。据统计,全县累计完成林下种植10.8万亩,其中种植核桃2.6万亩、中药材5.8万亩、油用牡丹1.2万亩,栽培羊肚菌1.2万亩。林下养殖家禽家畜40.9万只(头),涉及农户9600多户,完成林地流转2万亩,林权抵押贷款3000万元,每年实现林下经济产值6000万元。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