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车涛)“要求群众重复提供证明资料,不履行一次性告知义务;不给好处不签字、不盖章、不审批;擅自设立收费项目,私自提高收费标准;对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久拖不办,对涉企案件久拖不立……”近日,环县纪委监委结合实际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执纪问责十项负面清单》(以下简称《负面清单》),鼓励广大干部群众共同监督,积极检举反映破坏营商环境、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截至目前,已督促办理有关事项68件,受理群众信访举报4件,办结2件。
为了有效破解营商环境监督抓手少、形式单、力量弱等困局,环县纪委监委制定出《负面清单》,群众可通过网络、电话、信件、来访等各种渠道向县纪委监委反映,并在政务大厅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确定专人受理,对反映的问题线索及时研究处置。根据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由县纪委监委向相关职能部门提出纪检监察建议,督促找准症结、完善制度、堵塞漏洞、优化治理。目前,建议政府建立了“一网通办”服务平台,将涉及企业开办的部门业务统一纳入县政务大厅,全面推行串并结合办理机制;建议政务服务中心组建了“帮办代办”服务团队,为项目审批、投资落地提供全流程代办服务,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问题,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的便利度和满意度。
“我们将对照《负面清单》,综合运用明察暗访、模拟办事、问卷调查和二维码评价等方式,‘室组乡’联动开展监督检查,广泛收集问题线索,集中查处和曝光一批不作为、慢作为、推诿扯皮、吃拿卡要、以权谋私等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切实当好优化营商环境‘监督保障员’。”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