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评论员 李 军
粮食是社稷之本,种业是粮食之基。近年来,我市种业发展有了较大进展,全市选育冬小麦品种25个,玉米品种3个,其中陇育5号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对稳定“陇东粮仓”和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起到了基础作用,但目前还有不少“卡脖子”技术难题。例如,玉米和大豆种子基本自给,但受育种及栽培等因素影响,单产与全省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少数蔬菜品种还不能很好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种质资源保护不够……这些短板弱项,正是“开展种源”振兴技术攻关的着力点。只有持续做强种子这一“农业芯”,才能端牢自己的饭碗,不断推动我市种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做强“农业芯”,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是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也是我们必须完成的攻坚任务。要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决策部署,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用好科技创新这个利器,培育更多优良高产品种。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抓好种质资源创新、新品种选育、科研项目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以种业“强芯”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全面提升我市农业现代化水平。
做强“农业芯”,要主动到田间地头汲取智慧,实地调查研究种企所需、农民所想、消费者所盼,充分考虑现实需求,因时因地精准施策,就能激活种业发展的一池春水。要做好规划,着手编制全市“十四五”种业创新发展规划,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明确目标、任务、措施。要抓好科研人才队伍和基地建设,打造30个新品种展示中心,因地制宜推广优质品种。要鼓励深化科企合作,促进育种资源、人才、技术等向企业聚集,深化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实现保护、利用、发展有机统一,加快解决制约种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为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动能。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我市将持续加大“三农”投入,加强良种技术攻关,培育出更多具有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证粮食安全,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