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对疫情监测、风险人员的隔离管理、中高风险区划定标准等有所调整,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重点场所、重点机构、重点人群如何界定?分别有哪些常态化防控要求?
一、什么是重点场所?
人员密集、空间密闭,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场所,如车站、口岸、机场、码头、公共交通工具、物流园区、核酸检测点,农贸(集贸)市场、宾馆、商场超市、健身娱乐场所、理发洗浴场所、影剧院、图书馆、博物馆、棋牌室剧本杀、月子中心、商品展销与售后服务场所、会议中心、宗教活动场所等。
在采取人员健康监测、清洁消毒、通风换气、个人防护等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各类重点场所正常营业或开放。
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
1.落实场所主体责任,制定应急工作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剂和非接触式温度计等防疫物资储备。
2.建立健康监测制度,做好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登记,对进入场所的工作人员和顾客进行体温检测和核验健康码,体温、健康码正常者方可进入。
3.严格根据所在地区疫情风险等级和场所实际情况控制人流密度,在等待区域设置“1米线”,提醒人员保持安全距离,避免出现人员聚集。
4.确保有效通风换气。温度适宜时,尽量选择自然通风。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
5.增加电梯、公共卫生间等公用设备设施和门把手、扶梯扶手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频次。保持公共区域和办公区域环境整洁,及时清理垃圾。
6.公共卫生间应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定期向地漏加水,每次加水350ml。有条件时可在电梯口、咨询台、收款台等处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或感应式手消毒设备。
7.改善工作人员宿舍或临时居所的居住环境和卫生设施。宜按照使用面积不低于4m^2/人的标准进行配置。
8.加强工作人员健康培训,做好个人防护,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工作时保持工作服整齐干净,加强手卫生,保持手部清洁,或者佩戴手套。
9.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全程戴医用外科口罩、N95/KN95颗粒物防护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戴一次性手套。乘客或顾客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
10.推进无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工作人员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对于符合条件的18岁以上目标人群进行1剂次同源加强免疫或序贯加强免疫接种,不可同时接受同源加强免疫和序贯加强免疫接种。
11.加强健康宣教,通过海报、电子屏和宣传栏等加强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
(来源于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