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3 代号:53-27






庆阳市2021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结果公告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省审计厅安排,市审计局依法审计了2021年度市级财政预算执行、国有资产等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果表明,2021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多变等诸多风险挑战,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发挥公共财政保障职能,全力支持风险防控、污染防治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全市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财政收入稳中有升,公共财政调控有效。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80022万元,占年初预算272202万元的102.8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09398万元,占调整预算566145万元的89.98%,较好地完成了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财政目标任务。强化税收非税管理,全市财政收入增幅上升达到19.89%,有力支持了重大项目建设。从严从紧控制非刚性支出,行政运行成本进一步压减降低。

——政策资金保障有力,发展动能不断增强。建立应急支付和采购绿色通道,统筹医保基金2630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安排8837.70万元,支持开展全民新冠疫苗接种、核酸检测及抗疫医疗设备购置,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统筹整合各类乡村振兴资金452000万元,保持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期财政支持政策的持续稳定。安排5018万元,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污染防治保卫战。

——民生保障持续加大,基层运转稳定有序。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着力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各项政策有效落实,全力构筑社会保障安全网。教育事业、社会保障、卫生健康、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分别较上年增长8.1%、15.9%、26.9%、64.3%。贯彻落实“三保”政策优先规定,严守财政保障底线,全市基本民生、人员工资和福利待遇按时发放,机构运转保障到位。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争取政府债券322000万元,加快推进市妇女儿童医院、残疾人就业康复中心、巴家咀水库库区除险加固等重大项目建设;安排21900万元,支持“东数西算”数据创新发展、银西高铁庆阳站站前广场建设、航线补贴等项目,提升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大中小企业税费优惠政策支持力度,统筹整合专项资金,采取奖励激励、贷款贴息等办法,帮助企业纾解困难,维护市场主体稳定。

——落实党对审计工作领导,审计成效明显提升。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市委审计委员会召开会议4次,专题研究审计整改工作2次,制定印发《关于加强对县(区)党委审计委员会工作指导的实施意见》《县(区)党委审计委员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实施细则》《关于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加强对县(区)审计工作的领导,健全完善审计管理体制。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审计工作指示批示84次,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先后多次对市属8家国有企业、扶贫产业带动资金等多份审计报告、审计专报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审计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一、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

审计了市财政局组织的市级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编制情况。2021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646354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计589607万元,滚存结余56747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总计25295万元,支出总计22425万元,滚存结余287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6万元,支出13万元,滚存结余3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81999万元,支出270891万元,滚存结余156046万元。审计发现主要问题:

(一)财政政策执行不够到位

1.养老保险制度落实不够到位。22个单位437人欠缴职工养老保险2562.77万元。

2.财政预算编制分配不够到位。相关部门未在规定30日内下达转移支付资金59270.88万元。

3.财政管理制度执行不够到位。22个单位未落实政府采购818.68万元。

(二)财政收入统筹不彻底

1.应缴未缴非税收入21861.60万元。1个县(区)土地出让收入应分成未分成21861.60万元。

2.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制度不健全。10家国有企业盈利6757.59万元,未按比例上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

3.国有资产效益发挥不充分。1个单位实施的棚改项目中9149.36平方米12047.40万元商住房闲置。

(三)财政支付管理不规范

1.专项债券管理不严格。截至2022年5月底,市县专项债券资金27888.80万元未支付。

2.部门随意调整预算分类。17个单位调剂预算支出73万元。

(四)财政财务管理有待加强

1.违规出借垫付资金。市财政向9个单位出借或垫支资金6589.46万元。

2.部分财政资金未盘活。17个单位34个项目资金4651.42万元,结转2年以上未盘活。

3.坐收坐支国有资产收入。1个单位坐收坐支棚改项目售房款等2934.92万元。

(五)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缓慢

1.棚改项目延期加大成本。2个单位实施的2个棚改项目延期多支付利息7558.55万元。

2.建设项目进展缓慢。6个单位实施的6个项目建设推进缓慢,涉及投资49086.61万元。

二、市级国有资产审计

审计认定,截至2021年底,国有资产3039675.39万元,其中:行政事业资产784353.38万元,国有企业资产2255322.01万元。审计发现主要问题:

(一)国有资产体制机制不健全

1.1个单位未制定行政事业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家具配置标准。

2.1个单位未建立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系统。

3.1个单位未建立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调剂机制。

4.11家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特别监管线。

(二)国有资产基础管理较薄弱

1.16个单位资产未入账217668.14万元。

2.6个单位房产306800平方米、土地710.7亩产权不清。

3.8个单位超标准购置资产79.15万元。

(三)违规使用变卖处置国有资产

1.审批程序履行不到位。5个单位擅自出租出借国有资产2051.93万元。

2.国有资产管理不规范。1个单位将临街门面房超出规定的最长出租年限20年,分别出租30年、50年。

(四)国有资产财务管理问题突出

1.11家国有企业盈利6757.59万元、闲置750.39万元未按规定上缴财政。

2.10家企业多列费用等11376.24万元。

三、县(区)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审计了3个县(区)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发现主要问题:

(一)收入管理不全面

1.2个县(区)应缴未缴土地出让金50913.55万元。

2.2个县(区)未盘活存量资金4899.56万元。

(二)支出管理不严格

1.扩大开支范围。1个县(区)将专项资金用于“三保”等支出86750.49万元,将易地搬迁等资金用于道路建设等19627.88万元、养老保险等资金用于运转支出13554.19万元。

2.资金支付管理不严。3个县(区)征地补偿未兑付7873万元;1个县(区)违规拨付工程款7356万元;1个县(区)滞留棚改资金10000万元。

3.资金支付进度缓慢。2个县(区)专项债券资金、专项转移支付资金70687.14万元支付进度缓慢。

4.财政资金配套不到位。2个县(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金未拨付2423.36万元;1个县未配套编外人员养老保险26572.95万元。

(三)资金管理不规范

1.资金安排分配使用不当。2个县(区)未及时安排使用专项资金123941.51万元;1个县(区)将公益性资产注入融资平台公司35461.85万元。

2.往来款项管理不规范。3个县(区)财政暂付款339420.25万元未清理;1个县(区)支出挂账形成隐形财政赤字36600.34万元。

(四)制度执行不到位

1.预算编制不规范。3个县(区)未编制采购预算38582.27万元;2个县(区)预算编制不细化228442.84万元;1个县(区)政府债务还本付息14384.01万元未纳入预算管理。

2.预算执行不到位。1个县(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多发、少发养老保险761.41万元、挤占个人养老保险等7728万元。

3.部分制度未落实。2个县(区)暂付款较计划少化解15799.76万元、9981.82万元。

(五)项目管理不规范

1.建设资金未落实。3个县(区)16个项目未落实建设资金73991.12万元;1个县(区)316个项目拖欠工程款69477.23万元;1个县(区)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61735.66万元。

2.工程管理不到位。1个县(区)批而未征建设用地4宗279.22亩、2个项目超概算7061.72万元;1个县(区)临时用地逾期30宗439.38亩,违规审批临时用地9.28亩。

3.资产管理不规范。2个县(区)未登记固定资产43545.53万元、未办理竣工决算112404.24万元;1个县(区)未登记国有企业股权投资21439.33万元。

四、市属国有企业审计

截至2021年7月底,市属8家国有企业审计核实资产总额1985600万元、负债总额1592400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393200万元。审计发现主要问题:

(一)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

1.债务包袱沉重。1家国有企业担保的贷款逾期33997.95万元。

2.违规盲目决策。1家国有企业子公司盲目决策损失2486.60万元;1家国有企业子公司转让1020万元持有的股权形成损失风险。

(二)企业资金管理不严格

1.内控制度失效。3家国有企业违规支出143938.59万元;1家国有企业用贷款资金31200万元购买理财产品等损失425.51万元;1家国有企业非法借款32030万元多支利息200.95万元。

2.资金管理失控。1家国有企业出借资金逾期未收回本息41271.80万元;1家国有企业子公司未收回货款等7511.16万元;1家国有企业子公司被诈骗损失85.70万元;1家国有企业违规出借资金20200万元。

(三)企业项目管理不到位

1.项目资金缺口大。1家国有企业拖欠工程款14416.91万元;1家国有企业违规开发高风险房地产项目。

2.制度执行不严格。1家国有企业设备采购18956.90万元未公开招标;1家国有企业征迁缓慢多支利息6626.44万元,棚改项目多计拆迁费2582.34万元、多计置换面积5813.54平方米;1家国有企业多支拆迁补偿费3436.50万元。

五、全市产业扶持带动资金审计

截至2021年7月,全市8县(区)1628家企业、合作社、扶贫车间共投入产业扶持带动资金393960.10万元,累计带动贫困户145608户,带动贫困人口430332人。审计发现主要问题:

(一)产业经营管理风险大

8个县(区)贷款扶持资金56870.09万元逾期,回收难度大。

(二)配股企业分红不规范

1.分红不到位。7个县(区)应分红未分红9105.21万元。

2.配股资金用于分红。6个县(区)用配股资金分红3623.98万元。

(三)配股企业机制不健全

1.产业配股企业合作社选择不当。8个县(区)企业、合作社注册资本金未足额到位。

2.产业退股后续措施落实不到位。1个县(区)减员退股收回117.75万元配股资金未安排使用。

(四)资产资金管理不善

1.6个县(区)财政投入扶贫车间1618.15万元资金资产闲置。

2.4个县(区)59个合作社挪用、转移产业资金用于归还个人借款等5344.90万元;1个公司涉嫌骗取1个县(区)扶持资金3356.31万元。

3.8个县(区)190个合作社未建账或账务不健全,涉及财政资金13883.54万元。

六、重大政策措施落实审计

审计了1个县2021年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情况。审计发现主要问题:

(一)财政制度未落实

1.未落实人大审批制度。未向同级人大报告71486.25万元。

2.未按计划化解暂付款。少化解暂付款7968.35万元。

(二)财政管理未统筹

1.财政收入未征收到位。少收土地出让金10776.96万元;少缴非税收入6377.41万元。

2.清理盘活资金不彻底。未盘活资金6371.21万元。

(三)资金管理欠规范

1.债券资金、直达资金未及时支付22590.38万元。

2.扩大范围使用生态专项资金2035.79万元。

(四)政府债务未管控

棚改贷款未纳入政府债务系统79980万元;新增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33706.78万元。

七、重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情况审计

审计了2019年至2021年10个市列重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情况,陇东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征迁补偿情况,气象局天气雷达建设项目情况和2020年全市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发现主要问题:

(一)部分项目未能履行建设程序

1.项目超概算比较普遍。6个项目超概算33635.50万元。

2.政府采购制度未执行。2个项目未履行政府采购程序194.39万元。

(二)部分项目未能严格加强管理

8个项目进展缓慢,涉及投资124668.59万元。

(三)部分项目未能严格执行政策

1.资金拨付不到位。9个项目未按合同支付15641.46万元;2个县(区)财政未拨付专项资金104.51万元。

2.扩大资金使用范围。1个项目多计征迁费19402.01万元。

八、移送移交违纪违法问题线索

2021年7月以来,上述审计发现并移送移交违纪违法问题92起。其中:移送纪委监委42起,公安机关1起,移交主管部门49起。

九、审计建议

(一)进一步提升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改善财政收入结构,促进一般公共预算与其他三本预算的有效衔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化水平。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落实好过“紧日子”和减税降费政策要求,重点支持科技攻关、生态环保、区域重大战略,增强财政调控能力,不断提高财政政策效应。

(二)进一步强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深化国有资产管理,健全调剂制度,科学合理调配国有资产。加强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加大国有企业绩效管理力度,促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企业竞争力。建立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上缴制度,夯实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常态化管理机制。

(三)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工作力度。加强政府债券和项目资金的监管力度,及时准确下达项目资金,提高项目支出时效性和执行率,完善项目库,推进项目建设进度,督促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加强建成项目运营管理,及时回收资产处置收益,全面实施财政绩效管理,建立健全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衔接机制。

(四)进一步防范化解财政管理风险。全面清理核实债务规模,准确掌握债务整体情况,制定科学可行的债务化解方案,靠实偿债主体责任,积极稳妥化解存量债务。推进市县财政体制改革,落实财政统筹管理制度,有效防止违规举债和损失浪费资金问题,牢牢守住财政风险底线。

本次公告反映的市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审计指出问题后,相关县(区)、部门和单位正在积极整改。下一步,市审计局将认真督促整改,在12月底前公告整改情况。

庆阳市审计局

2022年9月13日

--> 2022-09-13 1 1 陇东报 content_20876.html 1 庆阳市2021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结果公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