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3 代号:53-27






东风桃李逐时新

(上接1版)

着力提升教科研水平,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教育活动的一切目标都指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研活动是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今年4月11日至5月13日,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视导在全市8县(区)与市直部分学校开展。市教育局组建以市内大规模学校管理人员和学科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视导组,通过听课诊断、分学科研讨、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座谈交流、问卷调查、专题讲座和总结反馈等方式,全面视察学校教学工作。视导明确了向研究要质量的鲜明导向,强化了用研究的方式做教育的行动共识,有力督促县(区)、学校以研促教、以研兴校,着力提升教科研水平,培养教师、成就学生、发展学校,助推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为了提升、培养教师专业能力,我市举办了全市2022年小学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音乐、心理健康和幼儿园语言、社会、科学探究等共9个学科领域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暨观摩研讨活动,在深化教学研究、创新教法学法、锻炼培养优秀教师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与实践。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教研活动中,组织开展学科素养大赛,达成学科教学要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形成关键能力、积累基本经验、培养基本品质、生成基本学科素养的教学共识。

中、高考是检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据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李海霞介绍,为了抓好高考备考工作,去年以来,全市教育系统常态化推进高考备考,创新学生培优方式,开展备考督查视导,组织学情调研和模拟检测,举办质量分析研判和备考策略研讨会,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对教师进行备考培训,对学生开展励志教育、学法指导和心理疏导。中考改革稳步推进,在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研究命题方向,优化课堂教学,探索建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体化”评价体系,通过大任务、大单元、大概念、项目化学习,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落到实处。

构建促进人才成长的优良环境,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主体力量

教育活动归根结底是一项以人为主体的主动活动,人才培养至关重要。谈起全市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市教育局办公室副主任张怀璧如数家珍。他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人才工作,全市上下创新人才发展模式,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激发人才队伍活力,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培养起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2019年和2020年两次全市教育大会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关于补短板、强弱项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建立了相关部门参与的协同落实工作机制,确保了人才引进工作高效、及时、顺利进行。

一组数字就是明显的对比:2013至2018年,全市仅引进公费师范生93人;文件出台后2019年以来,全市共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教育人才661人,有效缓解了优秀教师紧缺的问题。

引进人才的同时,不断引导和鼓励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县以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不断加强思想政治、音体美、外语、信息技术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补充力度,自特岗计划实施以来,全市共招聘特岗教师7888名,有效缓解了农村学校教师匮乏的问题。加大教师定向培养工作与专业定向培养各类急需人才,逐步解决县(区)人才引进难的问题,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突出专业培养,设计市县校“三级四阶”教育人才成长发展路径,形成了“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育名师”层级梯度攀升的“金字塔”式教育人才专业提升和培养机制。制定《庆阳市名优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对名师和学科教学带头人进行针对性、个性化培养。利用东西部教育扶贫协作计划,先后邀请天津市533名优秀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到我市开展高效课堂构建等主题研讨交流活动77场(次),选送1946名骨干教师到天津市观摩学习。整合“金钥匙导师”送教下乡、贫困地区“一对一”精准帮扶培训等项目,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教下乡活动,不断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培养出精通业务的教学骨干团队。实施“三优+”工程构建以强带弱发展共同体,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在构建良好的引人用人环境中,我市强化待遇激励,落实引进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为引进的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发放住房补助、租房补贴和一次性安置费等补助资金。优惠政策的落实增强了教育人才吸引力,环境留人、待遇留人的效果逐渐显现。不断提高教师福利待遇,2019年起,累计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资金5.28亿元,受益教职工1.4万人次,受助乡村教师3.8万人次;从2020年起,提高班主任津贴发放标准和增加寄宿制学校班主任特别津贴,有效激发了教师教书育人内生动力。

--> 2022-09-14 1 1 陇东报 content_20944.html 1 东风桃李逐时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