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闫慧 徐雅荷
2020年11月21日,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庆阳革命老区最后一个贫困县——镇原县,脱贫摘帽。1个深度贫困乡镇、120个贫困村、17.2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2年,镇原县立足县域优势和发展特色,大力实施项目带动、产业富民、城乡融合“三大战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创新驱动赋能、城乡一体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生态优先建设、民生福祉增进“六大行动”,持续壮大“农业优先型”“工业主导型”县域经济实力。
目前,全县208项在建项目开(复)工147项,建成36项,完成投资40.37亿元。在项目带动下,产业富民效益持续提升,城乡融合发展驶入快车道,一幅开放、文明、美丽、幸福的现代化新镇原画卷,正徐徐展开。
擂响“奋进鼓”
项目引领发展新常态
位于县城东区和西区的两大民生重点提升项目加速推进,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工人忙碌……
近日,记者走进镇原县各大项目建设现场,感受到了项目推进的火热氛围。
镇原县金龙工业集中区,是市级重点工业集中区,正在向省级重点工业集中区迈进,强化基础建设、服务、管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正在实施改造提升项目,主要包括管网道路工程和供热工程,项目总投资1.66亿元,争取国家专项债券资金1.15亿元。目前,供热主体已完成热源厂和锅炉房一层建设,计划今年10月初完成主体工程及管网建设。项目建成后,工业集中区基本实现集中供水、供气和供热,同时可为县城东区多个小区及周边群众集中供热。
西区中学项目建设是全县重点打造的精品项目,按照省级示范性高中建设标准设计,采取中轴对称的布局模式,形成“一轴四区一心”的规划格局,体现“智慧校园、绿色校园、人文校园”的设计理念。项目建成后,可容纳3000名学生就读,优化提升县城教育布局,有效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和“入学难”问题。
在县城茹河河道治理项目建设现场,放眼望去,河道宽阔平整,河堤修整一新,绿化栽植后形成红黄绿相间的区块,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静静流淌的茹河水宛如一条丝带点缀其中。
茹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既是一项生态工程,又是一项民生工程。项目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通过清理河道淤泥和杂草垃圾,加宽河槽,建设河堤、生态堰及生态步道等功能提升改造措施,实现河道安全行洪、水生态净化、水源涵养的同时,也让这里成为充满活力、绿意环绕的开放式运动休闲场所。
过去的5年,镇原县大力实施投资项目拉动经济增长战略,以重大项目驱动,实现基础设施整体提升。实施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28个,完成投资112.86亿元,累计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91个7.6亿元、专项债券资金25个8.73亿元,有力保障了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
如今,又一批具有引领性、带动性和标志性的重大项目,成为驱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镇原县坚持“四措并举”抓项目,即高质量储备一批项目、快速推进一批项目开工、扎实招引一批项目落地、尽快完成一批项目入库。同时,抢抓当前项目建设黄金期,主动靠前服务,协同要素保障,真心纾困解难,促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中小微企业创业解化基地建设项目将于近期开工建设,金龙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已完成建设,县第一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和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正在建设中……
今年,镇原县共纳入计划各类项目208个,截至目前,已开(复)工147个,完成投资40.37亿元,已建成项目36个。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