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3 代号:53-27






“六抓”直击关键 营造宜居宜业营商环境

——访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何鸿政

本报记者 路世玲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营造良好的宜居宜业营商环境的应有之义。”日前,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何鸿政就如何优化生态系统营商环境,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何鸿政介绍,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聚焦“七个着力”,落实“六抓”措施,凝心聚“绿”交出良好“生态答卷”,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推进营商环境改善和机关作风品牌建设。上半年,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提升,国、省、市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1.3%,全市开展监测的16个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考核目标要求,声环境和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环境容量支撑。

在“两型”机关创建方面,何鸿政介绍,市生态环境局成立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全系统优化营商环境、“两型”机关建设、助企业纾困三个方案和《办事服务指南》,共梳理政务服务事项27项,落实7项办事制度,提升服务效能。

何鸿政表示,为促进涉企政策落实,市生态环境局修订全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目录,下放报告表审批事项46类104项,对51类129个项目类别报告表试行告知承诺制审批,对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等级公路、城市道路、生活垃圾转运站、污水处理厂等项目,试点开展“打捆”审批。调整下放部分排污许可证核发权限,压减项目审批时限,市级生态环境系统27个行政审批事项办事时限压缩比例达到81%以上。面向全国公开征集环评审查专家,大力推进高层次环评专家队伍建设,优化专家结构,提升服务水平。强化环评机构和环评文件质量管理,督促项目建设单位、环评单位全面落实环评文件内审制度,健全和完善自查机制,提升环评文件质量和首审通过率。对重大项目、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项目开辟“绿色通道”,随报随办。今年1至8月份全市共审批项目环评文件132个,备案项目1005个。

为创新服务型执法监管模式,市生态环境局更新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企业名单,积极落实“两轻一免”。推动解决了13户砖瓦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开展了污染治理设施提标改造,对全市21户因环境问题运营困难的企业提出了帮扶措施和建议。

在壮大绿色环保产业链方面,何鸿政介绍,市生态环境局制定印发了《庆阳市绿色环保产业链实施方案》,与天津市签订对口合作协议,招引落地一批重点环保固废处置项目,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保持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有效支撑和保障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

--> 2022-09-15 路世玲 ——访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何鸿政 1 1 陇东报 content_20966.html 1 “六抓”直击关键 营造宜居宜业营商环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