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3 代号:53-27






擦亮文明底色 汇聚精神力量

——镇原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扫描

通讯员 田永昭 王瑾

田间地头充满“泥土味”的理论宣讲,群众家门口上演喜闻乐见的公益文艺汇演,“红马甲”志愿服务温暖人心,组织群众开展公益培训……这一幕幕都是镇原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镇原县聚焦“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目标任务,按照“三级联动、帮扶共建、示范先行”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全县上下不断掀起新时代文明实践热潮,文明之花正在竞相绽放。

顶层设计绘就文明实践“施工图”

作为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第二批试点县之一,镇原县始终坚持把系统思维、统筹谋划、顶层设计作为“先手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

为充分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镇原县安排专人外出进行考察学习,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出台了《镇原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推进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坚持县乡村三级联动,全面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大力推进各项任务落实。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19个、实践站220个(含5个社区),文明实践阵地实现了全覆盖。

整合资源拓宽文明实践“服务圈”

镇原县坚持把阵地资源整合融合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着力在部门横向联通、三级纵向贯通上下功夫、求突破,力争实现横向全覆盖、纵向全连接。通过全面整合乡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农民讲习所等阵地资源,建立了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等五大服务平台。

以“地企共建”“帮扶共建”等方式,联合读者集团、省税务局、审计署驻兰特派办等帮扶单位和县税务局、县气象局等文明单位结对共建文明实践站22个,打造书法、剪纸、刺绣等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文明实践站7个,以“道德积分超市”“巾帼家美积分超市”“爱心扶贫超市”为载体的文明实践站38个。还利用县融媒体中心、“乡村大喇叭”等线上线下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在“新镇原”APP上添加了文明实践“线上云”服务板块,构建了“媒体+政务+服务”运行框架,收到了信息资源全民互通共享、网上网下同频共振的良好效果。

汇聚合力培育文明实践“生力军”

在镇原县的交通路口、集贸市场、乡村学校等地,常年都活跃着志愿者的身影,文明交通劝导、低碳环保、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县各值守卡点、核酸检测点、老旧小区等地都有“红马甲”的身影。“看到那一抹红,心里就暖暖的”是镇原人民共同的感受。

为加快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化、管理标准化、队伍专业化建设,镇原县不断壮大行业志愿者、专业志愿者、公益组织在内的各类志愿服务队伍,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下设理论宣讲、文化服务、“巾帼”等10支直属志愿服务队;在19个乡镇、215个行政村、5个社区分别组建了志愿服务支队和分队,构建起了供需对接的县乡村三级文明实践队伍;根据行业特点、单位职能组建了“百姓宣讲”“移风易俗”等特色志愿服务队46支,全县注册志愿服务队伍290支、志愿者3.2万人。

塑造品牌奏响文明实践“大合唱”

连日来,“晒房子·比美德”系列活动在镇原县如火如荼开展,通过评比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弘扬了敬老重孝的优良传统和文明健康新风尚,引导人们自觉履行赡养义务、积极创建文明家庭,广大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镇原县按照县域化探索、多元化实践思路,狠抓“一所一品、一站一品”建设,培育志愿服务工作品牌,充分发挥县域内特色资源优势,吸纳借鉴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围绕理论宣讲、产业培育、爱心奉献等内容,孵化了“百姓宣讲团”“诵读红色经典·讲述红色故事”“青年之家”等一批有影响、有特色、带有“镇原”标签的品牌项目,部分项目已推荐上报作为全国、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展示交流活动典型案例。

如今,原州大地处处劲吹文明和谐之风,新时代文明实践已经成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助推器”,融入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

--> 2022-09-21 ——镇原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扫描 1 1 陇东报 content_21147.html 1 擦亮文明底色 汇聚精神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