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萍凝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准入、投资、建设、生产、经营、流通、物流、回款等整个过程的环境,可以说是一个价值链、生态圈。市工信局作为我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全市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牵头单位,怎样以全市优化营商环境行动为契机,持续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效率,加大对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纾困帮扶力度,促进地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近日,记者采访了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丑一斐。
丑一斐表示,在加强惠企政策方面,市工信局制定印发了庆阳市助企纾困“1+2”政策文件(《庆阳市关于落实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若干措施》《庆阳市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庆阳市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实施细则》),联合财政、人社、税务等部门召开政策宣传贯彻会议,共同为中小企业宣传解读惠企政策。执行惠企政策月调度机制,建立惠企政策落实清单,统筹调度融资促进、稳岗就业、税费减免、企业减负等方面32类惠企政策落实。组织市内2.2万户企业注册登录涉企政策精准推送和“不来即享”服务系统,登录完成率位列全省第二,组织全市各行业部门在服务平台推送惠企政策文件90个,发送政策推送短信212万条。今年6月,组织人员赴各县(区)开展了惠企政策落实情况督导,确保中小企业应知尽知、应享尽享。
在培优育企方面,建立了“庆阳市‘十四五’‘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全市67户中小企业纳入梯度培育并派驻“联络员”,新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各1户,向中央和省属国有企业推送我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项产品服务。开展全市拟上市企业基本情况调查统计,更新“全市重点后备企业培育资源库”,向省工信厅上报5户拟上市企业。积极做好甘肃省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组织20户中小企业发布岗位信息156个,促进高校毕业生与中小企业供需对接。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