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强化基层治理
我市坚持和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和“马锡五审判方式”,大力推广“1+3+X”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式(依托人民调解委员会+政法机关、基层党组织、亲朋好友+讲解法律政策、背靠背调和、亲朋好友劝解等),建成了合水县“坚持枫桥经验传承所”、交通系统事故调解委员会和法院、环保、信访联合调解委员会(调解室),工商联系统商务纠纷调解委员会,实现了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持续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行动,紧盯矛盾多发易发领域,压实基层党组织主体责任,下大气力排查化解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地界矛盾、追薪讨债等矛盾纠纷,及时掌握处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从源头上防范矛盾激化。同时,深入开展重大信访积案排查攻坚行动,认真落实信访联席会议、信访积案领导包案化解、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信访接待日等制度,推行信访事项领导包案责任制、信访事项第三方评估机制,完善特殊利益诉求群体预防处置预案,分级分类落实稳控和矛盾问题化解责任,及时有效解决涉众利益群体合理诉求。推进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工作体系建设,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为重点,大力推行诉前调解,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调解、民间调解、社区网格员调解,着力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推动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向专业化、法治化方向迈进。法院系统设立法官专业调解室、人民调解工作室、律师调解工作室、金融调解工作室、家事调解工作室、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等6类诉调工作室,西峰区、环县、华池县的 “基层党组织+网格员”调解、诉前调解、“1+8+N”调解模式不断深化拓展。
持续加强队伍建设打造政法铁军
围绕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目标,常态化落实筑牢政治忠诚、清除害群之马、整治顽瘴痼疾、弘扬英模精神“四项任务”,全市政法系统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加强政治业务培训、纪律作风教育和日常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长效管理制度,持续深化为民办实事活动,进一步增强政法队伍的综合素质、实战能力和为民情怀,努力打造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铁军。
集中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5个专项工作组,抽调成立8个县(区)联络组,形成了“市委统筹谋划、领导小组专题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安排、各专项组协调推进、各级政法部门全面参与”的工作机制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扎实开展学习教育,坚持把学习教育贯穿教育整顿全过程,突出政治教育固本、党史教育引领、警示教育震慑、英模教育示范,全市举办政治轮训班166期、读书班127期,组织集中学习704次,召开警示教育大会132场(次),举办法律大讲堂83场(次),组织干警参观廉政教育基地、旁听职务犯罪32场6370人次,选树政法英模80人,遴选10名代表举办巡回报告会9场(次)。聚焦问题查纠整改,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勇气,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敢于动真碰硬、触及要害,强力推动正风肃纪。聚焦影响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突出问题,分类施策、靶向治疗,推进猛药治疴、抓源治本。针对梳理排查出的各类顽瘴痼疾,全市政法系统修订和新建涉及思想政治、纪律约束、执法司法制约监督等9个方面制度文件507项,促进了教育整顿成果制度化。
全市政法系统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全过程,全市政法系统出台办实事项目832项,全力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以为民办实事体现教育整顿的成效。公安机关争创“群众满意服务窗口”,详细公布办事指南和流程图,针对不同服务对象实际需求,推行延时服务、增加窗口、配置流动便民服务车、优化网上车管系统等措施,提高为民办事服务效率;检察机关强化涉未成年人公益诉讼立案和权益保护检察建议,依法加强弱势群体权益保护;审判机关落实困难群众诉讼费、执行费减免缓政策,推行“移动微法院”“云间法庭”平台审理;司法行政系统加大公证办理、法律援助、远程会见、“法治体检”力度,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通过开展问卷调查,群众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总体满意率达到95.47%。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围绕政治更安全、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宁的平安建设总体目标,紧扣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这条主线,聚焦影响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突出问题,紧盯基层社会治理的薄弱环节,加强统筹谋划,加大组织推动,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提升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整体水平,全力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回望历史的车轮,平安庆阳建设成效激荡人心。站在新的起点,全市各级政法机关将牢记初心使命,围绕中心大局,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庆阳,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