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3 代号:53-27






加大投入均衡资源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文/图 本报见习记者 王华

民生大事,教育先行。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实施中,我市不断完善教育保障体系,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中小学校建宿舍、扩食堂、增学位等民生项目,均衡配置城乡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0月12日,记者走进位于西峰区长庆大道的团结小学新校区,崭新的教学楼让人眼前一亮,现代化教学设备一应俱全。“新校区离家近了,教室比以前更亮堂了,课桌椅是全新的,而且还有智慧黑板。”该校三年级学生张若曦激动地说。

把资源留给教育,把资金投到教育。今年以来,我市多个城区教育项目在秋季开学时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城区学位不足、入学难的问题,办学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团结小学新校区建筑面积达3.9万平方米,设80个教学班,新增学位3600个。此外,南街小学扩建项目、黄官寨实验学校扩建项目、向阳小学扩建项目等,将进一步提升城区小学的硬件条件。正在施工的庆阳一中改扩建项目、庆阳六中提质改造项目,也为促进城区初高中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截至目前,全市教育相关项目开工率100%,已竣工并投入使用项目141个,占比98.6%,位居全省前列。

保证师生“舌尖上的安全”是办好教育实事的重中之重。在环县罗山川乡九年制学校崭新的食堂里,新餐桌摆放有序,操作间里备餐、储藏、盥洗、消毒等功能区划分明确。

“现在一下课就能吃上热饭,菜品丰盛有营养。”该校九年级学生王萍说。以前,罗山川乡九年制学校的食堂只有3间旧平房,空间不足,无法提供堂食。去年9月,总面积318平方米的新食堂建成投用后,学生的就餐难题得到了解决。

为了让农村教师“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我市将建设教师周转宿舍作为稳定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之一。在镇原县新集初级中学,新建的教师宿舍每套35平方米,宽敞明亮、功能完善。该校一位教师感叹道:“住宿环境变好了,心就安下来了,就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新学期,学校给我们换了护眼灯,灯光明亮、柔和,看课本或者黑板时,眼睛很舒服。”陇东学院附属中学学生胡博婷告诉记者。

“小眼睛”关乎大未来。今年,我市实施了中学防近视护眼灯安装工程,为全市163所学校2963个教室安装防近视护眼灯,将普通荧光灯升级为视感舒适的护眼灯,并对光源进行了调整,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用眼环境。

一砖一瓦见初心,民生工程暖心坎。暖心住房、安全食堂、干净卫厕……一系列教育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让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城乡教育差距明显缩小,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 2022-10-16 王华 1 1 陇东报 content_21816.html 1 加大投入均衡资源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