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见习记者 王华
“以前医疗费用在异地不能直接结算,需回参保地办理报销,现在异地就医可以直接结算,办理起来方便多了。”市民徐先生说。今年3月,徐先生突发疾病,在西京医院就医后,直接在手机上办理了异地就医备案,出院时按照医保政策,在西京医院报销了看病费用,免去了两地奔波之苦,也减轻了医疗费用的垫资压力。
今年以来,市医疗保障局持续推进医保服务下沉,实施“一网、一门、一窗、一次”办理,积极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从根本上解决了参保人员异地就医“跑腿垫支”的问题。同时,开通了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5种门诊慢特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市民可直接通过线上线下多途径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备案成功后,可在异地直接结算门诊慢特病费用。
药品、医用耗材,尤其是高值耗材价格昂贵,曾经是影响患者积极治疗的重要因素。 近两年来,我市持续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规范化,累计节约资金近1亿元。积极落实国家谈判药品政策,275种谈判药品纳入医保保障范围,129种实行“双通道管理”,年度最高报销5万元,谈判药品价格平均降幅60.7%。建立了规范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医疗服务价格,降低了检查检验项目价格,切实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
今年57岁的刘巧云,一直有双膝关节疼的老毛病,病程已长达10多年,导致双膝关节严重变形。前段时间,刘巧云在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成功进行了关节置换手术。“自从髋、膝关节假体带量采购后,刘巧云已是我们医院骨科第26位接受关节置换的患者。相关医保政策的落地切切实实给百姓带来了实惠,原来这种手术需要花费数万元,现在只需要1万多元。”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医生孙军平说。
与此同时,我市不断扩大疾病保障范围,城乡居民门诊慢特病病种扩展到4类52种,城镇职工门诊慢特病病种扩展到3类35种。在全面实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市级统筹的基础上,从2022年1月1日起,又实现了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市级统筹,建立了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制度,将门诊医疗费用纳入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建立了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夯实民生保障基础。截至目前,全市重特大疾病依申请救助已享受107人次,支付资金62.6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