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闫慧 见习记者 王华
“谁说农民没有梦想,我现在的目标就是用专业的技术,把果园打造成稳定增收的‘绿色银行’。”60岁的黄永宏是庆城县南庄乡丰台村村民,他从2002年开始栽植苹果树,到现在已有20年的务果经验。
以前,黄永宏在果树栽培过程中以传统乔化栽培为主,品种单一,产量也低,务果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家庭生计。2013年开始,黄永宏乘着庆城县大力推广果树栽植新技术的东风,逐步更新栽种新品种果树,如今,黄永宏家的果树栽植面积达到11亩,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经过这几年的系统培训学习和实践,黄永宏已经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职业果农,修剪、拉枝、疏花、疏果、打药、施肥、防治病虫害样样在行,他也担任了庆城县首批果业技术员、南庄乡果业技术服务队队长,并在庆城县组织的务果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得“务果状元”称号,成为全市依靠科技务果兴果的典型代表。
科技是破解产业发展瓶颈的“密码”。庆阳作为甘肃省三大苹果主产区之一,地理位置独特,黄土层深厚,4项主要生态指标和3项辅助指标均满足优质苹果的生产需要。近年来,全市以果业提质增效、果农增收致富为目标,围绕生产关键技术环节,开展联合攻关,强化核心技术集成研究,实施苹果产业技术革新。目前已累计推广旱地矮化密植果园33万亩、乔化短枝苹果园10万亩,指导完成郁闭果园提质改造35万亩,引进推广苹果新优品种20余种,推广栽植“瑞阳”“瑞雪”等新优品种果园5万多亩。
2012年3月,庆城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携手创建庆城苹果试验示范站,依托专家技术团队,通过实验研究、观光采摘和示范展示,推广果树栽植新技术,从而开启了庆阳苹果产业“以科技引领发展”的转型之路。
针对庆阳苹果产区品种杂乱、砧木不优、病虫害多发等薄弱环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品种转型更新、砧木亲和抗逆、果品提质增效”的研发目标和技术路线,为庆阳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过10年的试验推广,庆城苹果试验示范站在砧木对比、砧穗组合优化、旱地栽培模式创新等多项试验研究中取得了突破,优化整合了优良种苗、树形培养、水肥管理、花果管理、防灾减灾、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丰产栽培关键技术措施,总结形成了适合在全市推广应用的“西农模式”。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的技术团队在重茬建园、免支持系统新砧木引进、高接换优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且走在了苹果产业科技创新生产进步的前沿,解决了许多技术上的瓶颈问题,给庆阳苹果产业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驻站教授、庆城苹果试验示范站站长刘振中说。
2013年,我市构建了全国首个市级“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形成果业技术服务新格局。庆阳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组全力为庆阳苹果产业发展领航把脉,以旱作技术集成示范为主,修订了庆阳苹果生产技术标准,制定了《陇东苹果旱地矮化密植栽培技术规程》等6项新标准,形成符合庆阳生产实际的全产业链《苹果生产标准汇编》,总结推广了庆阳苹果生产的8项关键技术,满足果农生产需要,推动苹果产业发展。
全市先后引进种质资源、优良品种、砧木类型共200余种,培育苹果新品种“瑞阳”“瑞雪”“瑞香红”3个。其中,优质晚熟苹果新品种“瑞阳”“瑞雪”,于2022年通过国家级审定,并在全市推广栽植。
品质是王牌保障,“瑞阳”“瑞雪”苹果品质优、着色美、卖价高,一进入市场就“C位出道”,受到了庆阳果农和外地客商的一致青睐。2018年,庆城县驿马镇花园村果农闫洲在庆城苹果试验示范站的指导下,栽植了50亩的“瑞阳”“瑞雪”系列新品种。“这两个新品种苹果的市场价格远高于其他品种苹果3倍以上,12个苹果用礼盒包装,最高能卖到130元。”闫洲说。
农业科技让小苹果身价倍增。看到一箱箱苹果发往北上广等地,闫洲不由得感叹道:“有些老品种苹果很难卖出去,甚至在果库存放半年也没有销路,现在这些新品种苹果根本不愁卖,还没熟的时候,就有很多客商提前预订了。”
“质量”是苹果产业发展的生命线。为了提高果园管理技术、提升果品质量,我市以现代苹果产业体系专家组为技术支撑,依托庆城苹果试验示范站,以果农急盼需求为出发点,采取理论授课与实地观摩相结合、专家辅导与典型示范相结合、技术培训与研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精准指导果农科学务果。每年举办培训班230余期,培训果农2.5万人次,并对1000多名骨干农民技术员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系统培训。
2013年以来,庆阳市委、市政府把苹果产业确定为全市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全市上下立足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坚持“小苹果、大产业,小苹果、大民生”的发展理念,以果业提质增效、果农增收致富为目标,以推动苹果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紧盯弱项短板,强化科技支撑,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如今,庆阳苹果生产逐步实现了从单纯注重产量向产质效益并重、单纯重视生产向生产与加工营销并重、单一病虫害化学防治到重视生物物理防治、偏施化学肥料到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四大”转变。全市果园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商品果率达到85%以上,优果率达到65%以上。累计建成国家级苹果标准化示范园1万亩、省级标准化示范园2.2万亩、市级优质苹果示范园4万亩。
“今后,我们将围绕苹果产业发展,开展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的科技攻关,升级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工作,持续带动全市苹果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庆阳市果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晓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