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3 代号:53-27






“四建”支撑

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从庆阳的市情实际出发,吃透用好国家政策,全力以赴争取项目,多措并举筹集资金,补齐短板弱项,夯实基础支撑,增强发展后劲。

——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

基础设施建设 日趋完善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庆阳革命老区交通基础建设相对滞后,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构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2022年,我市坚持把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作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集中力量补“断头”、填“空白”、畅“动脉”,G309线合水(老城)至西峰段和G244线庆阳过境段、G671线合水(太白)至华池公路集中开工,G341线环县(二十里沟口)至车路崾岘公路通车;《庆阳市“十四五”及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出台,规划建设平凉至庆阳铁路、环县至褚家湾铁路马福川至褚家湾段、庆阳至长庆桥铁路3条铁路项目;华池通用机场项目顺利完成建设……外联顺畅、内联快捷、互联互通的现代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庆阳是一个资源型、工程型、水质型缺水问题并存的地区,建设水利工程是保障群众安全用水的重要途径。2022年,我市制定出台了《庆阳市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优化配置综合规划》《庆阳市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庆阳水利“四抓一打通”实施方案》,全年共实施重大水利项目30个,甜水堡调蓄引水、巴家咀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加快推进,吴家沟水库综合利用、小盘河水库引水入宁等项目开工建设,马莲河生态治理百里河道示范长廊、王家湾水库蓄水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白龙江引水庆阳配套工程完成规划编制,庆阳市引黄河水入市区的重大工程——市区应急水源工程圆满完成全线试通水,具备向市民供水条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用电、通信需求显著增长,对电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2年,国网庆阳供电公司严格落实省、市关于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实施方案,聚焦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和“东数西算”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争取省电力公司投资倾斜,电网基建投资同比增加41.7%,陇电入鲁及配套工程前期工作有序推进,750千伏庆阳北输变电工程“三线迁改”、临时用地、站址方位调整等前期工作平稳推进,陇东能源大数据中心能耗双控平台、零碳智慧园区系统完成本地化部署。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公司在持续完善提升5G通信网络的同时,聚焦“东数西算”,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强化网络保障,中国电信已建成开通庆阳至西安主备用直连链路2条,庆阳至银川、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地区直连链路已开工建设;中国移动已建成开通庆阳至西安、庆阳至兰州直连链路。

生态文明建设 持续向好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2022年,我市以筑牢陇东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持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投资3.23亿元的国家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启动,年内将完成16.18万亩建设任务;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三北防护林等生态工程目前完成营造林32万亩,“再造一个子午岭”提质增效行动完成森林抚育6.2万亩、补植补造59万亩、草原生态修复治理54万亩;高效管用的林长制体系基本建立。

我市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盯紧重大区域、重点领域、重要任务和薄弱环节,扎实做好生态环境建设各项工作。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全市167台在用燃煤锅炉全部安装环保设施并达标排放,1至9月份市区优良天气数为238天;水污染防治方面,持续推动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完成了蒲河后河桥、洪河下郑村两个国考断面环境本底调查和判定;土壤污染防治方面,持续加强重点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对8块疑似用途变更地块进行了核查,全市纳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达到29家。

我市建立最严格的生态监督体系和生态考核体系,不断强化生态环境监管力度,围绕重点污染源管控、油区环境整治、环境风险隐患排查、信访问题办理、重点企业监控、核与辐射安全防范等重点工作,出重拳、零容忍,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截至9月底,全市累计查处各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172起,处罚1318.4万元,受理并办结各类环境信访问题800多件 。

营商环境建设 不断深入

营商环境不优曾是影响庆阳发展最为突出的问题和最大的短板。2022年,我市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策、制胜之道,在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开放环境等方面打出“组合拳”,推进营商环境全面改善。

3月1日,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召开。会上,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全市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提出了20项工作措施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盯住有限目标、解决突出问题”的工作思路,聚焦涉企政策落实、服务效能提升、公正执法司法等方面,全力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着力创建清廉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亲商爱商的社会环境。

为了提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思想认识,凝聚思想共识,我市加强宣传教育,对标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广泛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学习研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转变工作态度、提高专业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发挥新闻媒体作用,通过设立“红黑榜”,积极宣传典型、曝光后进,在全社会营造了人人关心营商环境、人人参与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

我市坚持把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作为检验营商环境成效的重要标准,全面落实惠企各项政策,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坚持打击非法、保护合法、柔性执法,支持企业诚信合法经营,维护群众合理诉求和合法权益,重拳出击清除了一批无良企业和害群之马,政府依法行政、干部公正执法、企业依法经营、全民懂法守法的法治环境正在加快形成。组织开展“千名干部帮千企”行动,着力在帮、办、改上下功夫,围绕落实“推送政策、提振信心,减负减压、惠企扶企,一企一策、纾困解难”工作和“联系、下访、公示、报告、考评”制度,全市安排近千名干部每人联系帮扶一户企业,集中解决企业反映的部分困难问题,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针对干部职工存在的庸懒散虚乱、吃拿卡要掮和滥用自由裁量权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我市在全市党政机关组织开展“服务型效能型”机关创建,实行“亮牌服务、持证上岗、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群众评价、查处举报、末位问责”七项制度,全力创建方便快捷、优质高效、公平普惠的政务服务环境。市上先后组织对“法定办结时限”“承诺办结时限”进行重新确认,承诺办结时限较法定办结时限平均压缩75%,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在机关单位部署开展“干部扪心自问、科室问题自查、部门作风自改”活动,增强了党员干部优化营商环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营商环境建设不断深入。

民生福祉建设 更有质感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关系发展。2022年,我市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做决策、上项目、抓落实全过程,把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日子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持续改善人民生活,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群众牵肠挂肚、急难愁盼的事情,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更有成色、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化解工作启动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推动化解工作取得了突破性、决定性进展,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效赢得了群众的广泛“点赞”。截至5月13日,全市共计摸排出问题小区455个、住房75511套,累计化解446个、74150套,首次登记化解率达到98.2%、转移登记化解率达到97.31%、总体登记发证率达到80.4%,6万多户群众拿到了不动产权证书,吃上了“定心丸”。

就业是最基础、最能动的民生。我市通过招商引资、产业培育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吸纳城乡劳动力就近就业、干事创业。至9月底,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188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9087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139人,全市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42898人,创劳务收入131.44亿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制定印发了《关于全面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及6个配套实施方案,从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增强教育内涵发展能力、激发教师队伍工作活力、提高平安校园建设水平、完善教育发展保障体系6个方面,提出了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22条具体措施,教育工作向着学前教育抓普惠、义务教育强素质、高中教育提质量、职业教育促发展的目标前进。

为了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难题,我市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抓手,全力构建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体系和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全民参保计划落实。目前,共确认落实农村低收入人口706747人参保,对符合规定参保应资助的689631人资助资金8834.28万元;严格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二次救助保障,1至9月份,低收入人口住院报销102377人次,总报销费用金额45105.63万元,实现了应报尽报。

文化事业发展方面,我市全面实施文化提升工程,合理布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深入挖掘庆阳文化价值,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机构正常免费开放;组团参加省十五运青少年组13个大项、群众组15个大项的比赛,共获101.5枚奖牌;景区建设、文物发掘保护、非遗传承保护稳步推进,文旅产业链不断延伸;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市融媒体中心挂牌成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顺利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大放异彩,群众文明素养显著提高。

平安也是极重要的民生。我市以法治庆阳、平安庆阳建设为统揽,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加大党员、干部下访力度,切实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截至9月底,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176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共6684件,调解成功6470件。

一江潮涌海天阔,庆阳发展正当时。党的二十大擘画了未来发展的蓝图,为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不懈奋斗,才能实现新的辉煌。全市上下将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创造性地落实在庆阳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上、政治生态持续优化上、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担当作为上,按照市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思路,切实增强庆阳大有可为的信心、大有作为的担当、事在人为的干劲,不断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奋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本期策划: 多辉 先朝阳

执行策划: 张骁骏

统筹: 马骁 高振华 乔鹏礼

版式设计:孟静丹

--> 2022-11-21 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 1 1 陇东报 content_23091.html 1 “四建”支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