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文 通讯员 周娟
优化“金融生态”,畅通“金融血脉”,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核心之举。今年以来,环县聚焦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着力做好政策、产品、服务、环境“四篇文章”,用足“银行的钱”、用活“财政的钱”,着力解决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等问题,为企业复工复产按下“加速键”,以高质量金融供给赋能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利好政策为企业发展赋能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中央、省、市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环县认真学习研判,结合实际出台了具体措施,积极支持地方企业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将原4000亿元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翻倍到8000亿元,并列入支农支小再贷款管理,确保金融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实体。实行“先贷后借”直达模式,一年期利率2%,主要投向涉农、小微领域,目前全县支农支小再贷款已使用6.42亿元,撬动法人银行新发放贷款9.92亿元。
在低成本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下,环县深入落实减费让利政策,推动全县实际贷款成本稳中有降。目前,全县银行机构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5%,为130户企业减费让利6110万元。同时,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各银行机构按市场化原则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受疫情影响的个人住房与消费贷款等实施延期还本付息,不盲目限贷、抽贷、断贷,努力做到应延尽延。截至目前,全县银行机构已为204户小微型企业1.95亿元贷款实施了延期还本付息政策。
金融产品为企业纾困解难
金融助企发展,好产品是核心。环县各银行机构坚持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的市场定位,因企施策,先后推出“小微快贷”“纳税贷”“烟商e贷”等灵活授信、随借随还的线上信贷产品,贷款申请、审查审批、放款等全流程线上服务,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今年以来,全县累计为119户企业首次发放贷款11.8亿元,前3季度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948万元。
环县以县域内带动力强、经营效益好的养殖合作社等为扶持对象,创新推出“基金撬动、银社联结、以羊定贷、购羊放贷、售羊还贷、封闭运行、多方共赢”的“金羊供应链贷”,一次性授信育肥资金额度3亿元,落实“金羊供应链贷”2.08亿元。
部门联动促企业高效融资
优良的金融服务是促进中小微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环县强化政策宣介,组织各金融机构多途径开展“贷动陇原 惠企利民”信贷政策宣介和“进园区、进市场、进村户”融资对接活动。累计通过微信视频号、抖音平台开展网络直播活动10场(次),观看人数近1万人次,建立融资对接台账160户,融资金额达6.9亿元。
为打通融资壁垒,环县财政综合事务中心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开展“引银入企、引企入银”双向对接活动,创造条件让银行和企业多接触、多交流、多沟通,真正形成银企合作、共同发展的工作机制,向银行机构推送企业融资贷款需求1740万元,有计划、有重点地支持了一批前景好、效益好、守信用的企业。
环县还全力推广“陇信通”“中征应收账款”两个融资服务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助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广泛的渠道和更便捷的方式。今年,累计在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促成动产融资11笔1868万元,中征应收账款融资平台促成融资7笔4000万元。
优化营商环境助企业发展
环县制定出台了《环县普惠授信工作实施方案》,开展中小微企业信用红黑名单筛选、认定、推送、奖惩,打造企业借贷情况“经济身份证”,加大金融债权保护力度。环县人民法院开通金融案件“绿色通道”,对涉及金融债权尤其是普惠金融债权案件坚持快立快审快判,将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并拒不改正的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列入逃废银行债务“黑名单”,加大失信人员曝光力度,形成了高压震慑态势。
为强化支持金融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环县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为契机,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政府增信和财政杠杆撬动作用,引导金融立足服务实体经济创新发展,鼓励银行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资金周转困难但有前景有市场的小微企业给予信贷支持,防止因信用过度收缩引发更大的经济社会风险。今年以来,环县各银行机构积极响应政策导向,为724户企业发放信用贷款1.55亿元,目前全县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2.76亿元,同比增长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