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3 代号:53-27






延伸生态循环产业链 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

文/图 本报记者 南力

生猪以自繁自养为主,年出栏5000多头。

林下养鸡利用网络共享养殖模式,年销售10000多只。

130亩金银花年生产1500公斤至2000公斤,目前深加工正在探索茶饮产品。

青贮玉米种销合作基本形成,年收购量在1万余吨,和中盛集团长年合作。

中华土蜂养殖历史100余年,历经5代人的延续,目前养殖规模正在逐年扩大。

鱼塘配套休闲农业正在完善,计划年接待垂钓爱好者5000人次。

……

日前,在西峰区后官寨镇帅堡村庆阳新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新玉给记者一一道来合作社的发展成果。

2014年,王新玉在国家惠农政策扶持下,踏上了返乡创业的征途,投资440万元,创办了庆阳新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创业之路不平坦,但王新玉依然信心十足。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帮助下,他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探索走出了绿色循环农业的发展之路,新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了以生猪育肥、林下养鸡、蜜蜂养殖、金银花种植等为一体的“畜—肥—田”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

合作社以“互联网+农场+电商”的发展模式,打破生产地域的局限,打造线上认养、线下代养的养殖模式,深度整合互联网与传统农牧业,实现了农牧产品的生产源头与终端消费的直接对接,推进农牧业全产业链的创新发展。2022年,新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1500万元。

李林是西峰区肖金镇人,在新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务工两个多月了,他每天的工作是给养殖的鸡粉料、喂食,清扫鸡舍。“一个月工资3000多元,还包吃住,能在家门口找到这样的工作真不错。”李林说。新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至今,每年为务工村民支出的工资达60余万元,通过合作社出资和集体入股,为村集体的年收入创收5万元。

助农户致富、为集体创收,在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路上,王新玉还有更多、更新、更长远的计划,“我计划邀请陇东学院的教授专家来农业示范园定期讲课,让科技走进农村,让学生有实践基地,让农户有学习机会。农业园距西峰城区6公里,交通便利,学生来基地实践学习,既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和农业示范园的老师、有经验的农民交流农业方面的心得体会,可谓一举多得。”

--> 2023-01-27 南力 1 1 陇东报 content_25275.html 1 延伸生态循环产业链 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