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3 代号:53-27






青山不老

□ 张仲永

我去宁县境内的子午岭林区时,正是秋果飘香,万物绚美的秋天。

到了子午岭,可以尽情地呼吸清新的空气。秋阳灿烂,林荫散乱,鸟鸣高树,蛙咏低塘,看不尽的田园美景,阅不尽的山川良卷。越往林区深处行走,气候愈加湿润起来,阳光也变得温柔了。

在九岘乡马洼村梁庄一户人家的旧庄院里,长着一棵千年古槐,十多米高的树冠遮住了半边天,树干粗壮,崖面下裸露的树根差不多有十米高,数条盘根错节的树根像龙爪一般深入泥土,将整棵古槐托举而起,不知是什么时候,庄院主人在大槐树垂直分开的树根之间开挖了一孔窑洞,借用两条树根做门框,还在树根天然形成的方孔上开凿了一扇窗户,真是造型别致。

中午,我们到桂花塬林场。同行的苟平刚告诉我,他曾在桂花塬龙池林业管护站工作了整整四年。龙池很偏僻,晚上,同事们都回家了,只有他一个人在瞭望楼上值班,没有电视,没有书籍,他常常望着天上的月亮和满天星星入睡。那时,他刚参加工作不久,无事可干,就对着大山唱歌,凡是记得起的歌曲,不管好不好听,他都要唱一遍。后来实在无聊,就买来杂志阅读,经常写一些生活随笔,渐渐的培养出了写作兴趣。

那一天,我们还参观了桂花塬林场芦邑庄林业站、岳木川林业站和盘克林场的白吉湖林业管护站。

白吉湖是建在九龙川上的人工湖,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县上组织上万名民工修筑的拦河水库。盘克林场就在白吉湖附近。

盘克林场党支部书记张勇说,他是林二代,父亲那一代林业工人来林区造林护林,吃了不少苦,那个年代,生活艰苦,吃的是窝窝头,一次,父亲从山上回来,饿极了,吃窝窝头不小心把笼屉上的钉子吞到了肚子里,差点闹出了人命。尽管生活那么艰苦,但老一辈林业职工战天斗地的工作热情丝毫不减。

每年的寒衣节、清明等传统祭祀节日,护林员们就像战士一样守护在林区,实行责任分工,包山包段,没有节假日。为了防火,大年三十,所有干部职工都是在林区值班岗位上度过的。林业职工以场为家,扎根林区,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令人感动。

我问起林区有哪些珍稀动物,张勇说:“现在林区的动物种群逐年扩大,林区有华北豹、黑鹳、金雕、红脚隼、大天鹅等几十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和近百种省级保护动物。”

白吉湖附近的宋家庄有远近闻名的十里荷塘,景色十分优美。大家说好了,晚饭后到宋家庄的十里荷塘去赏月。

晚上,月亮升起来了,东山之上,秋月皎皎,百亩绿荷,亭亭而立,宛如伞盖,鱼翔叶底,蛙鸣池畔,大家无不为这良辰美景所吸引,太极爱好者在悠扬的乐曲声中,轻移脚步,云手挥动,个个像矫健的青年。

青山不老,川水长流。难得这片能擦净蓝天滤净尘埃的青绿,难得这一湾滋养万物的碧水。

夜色阑珊,大家意犹未尽。在盘克林场,我是拥着月光枕着蛙声入眠的。

--> 2023-09-16 张仲永 1 1 陇东报 content_33843.html 1 青山不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