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3 代号:53-27






镇原县

“1+4”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本报讯 (庆阳融媒记者白勇涛)2023年以来,镇原县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多元解纷机制,推行坚持党建引领、统筹调度“一中心”、服务管理“一张网”、矛盾调处“一站式”、数据融合“一平台”的“1+4”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着力夯实主动创稳工作基础。

镇原县依托基层党建,充分发挥县乡村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全方位释放党组织的纵向联动、横向协作作用,最大程度凝聚起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

“我们始终把平安建设作为党政一把手主抓工程,纳入全镇年度重点工作内容,建立‘安排部署、推动落实、检查督查、考核奖惩’的闭环工作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村组协同、群众参与’的责任体系。”镇原县新集镇党委书记张永璞介绍,为有效提升工作精准度,新集镇全面推行“网格长+网格员+中心户长”的网格化管理模式,确定镇、村、组三级网格员111名,做到精确定位、精确定人、精确定责,形成“自下而上收集问题,自上而下解决问题”的网格化工作模式。从乡镇党委到村(社区)党支部,再到村民党小组及网格,做到了处处有人管、层层不踏空,积极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在新城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群众有处理不了的矛盾纠纷都可以在这里寻求调解,极大方便了群众。“2023年,由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牵头,联合镇派出所、司法所开展了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起底、大调解’工作,共排查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矛盾问题251起,化解率达到98%以上。”新城镇党委书记张小军说,通过对信访积案实行科级干部包抓化解,做到了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实现了矛盾纠纷有人调解、问题隐患有人排查、各类政策有人宣传的目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据了解,2023年以来,镇原县坚持把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作为“平安镇原”建设的重要抓手,投资1500万元建成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240个。在县级“指挥部”设有群众接待大厅等1厅7室,并配有8名专职工作人员,通过常驻、轮驻、随叫随驻的方式高效开展工作;在19个乡(镇)综治“平台”,有效整合派出所、司法所等基层单位和网格员力量,全力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和风险问题;在215个村和5个社区“阵地”,常态化开展优质便民服务,为实现服务保障群众、畅通诉求表达、排查化解矛盾“三条线”协同发力奠定基础。

按照“多网合一、一网管理”的要求,镇原县还全面整合、科学划分管理网格481个,全部配备专职网格员和“陇情E通”终端,实现人员、设备全覆盖,做到“一切区域在网格”。采取县委政法委、县综治中心科级干部分片包抓、责任到人的办法,推动派出所、司法所等基层单位和网格员全员参与信息搜集、报送等工作,及时掌握前端信息,争取“一切工作到网格”。建立以县综治中心为主导,8个行业部门、19个乡镇、215个村为支撑的大调解体系,健全分层分级调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统一受理、分流转办、协同办理、跟踪督办、群众评价、办结归档、回访了解”的流程,实现矛盾纠纷受理办结“全周期”闭环管理。截至目前,全县共排查矛盾纠纷2570件、调处成功2536件。

“作为一名网格员,我按照‘社区大党委领导小组-网格长-网格员-居民’组成的四级网络治理模式,每天进入网格开展采集居民信息、掌握社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等各项工作。”镇原县城关镇西街社区干部王丽梅说,2023年以来,她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0多起。

镇原县还坚持“以信息化服务社会治理、提升智治水平”的理念,综合运用平安甘肃信息化支撑平台,形成“信息归集-预警研判-分派处理-联动协调-督查考核”事件处理流程,确保服务更加精细、治理成果精益求精。目前,全县落实预警督办52次,在“陇情E通”平台录入各类信息40多万条、协调解决群众诉求450多件。

--> 2024-01-27 镇原县 1 1 陇东报 content_38373.html 1 “1+4”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