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继承
在庆阳,香包又称“绌绌”“耍活”,按照制作技法来分,主要有“绌绌”、线盘、立体刺绣、平面刺绣四种类型。《康熙字典》对“绌”的释义为:“《说文》缝也。《玉篇》紩也……”可见“绌”其实就是缝。“绌绌”类香包采用了庆阳香包的一种独特缝制方法——藏针绣,其特点是把针线藏起来,以看不见针线为佳。
民间认为香包具有吉庆纳福、祛病提神的功效。相比造价高昂、精于工巧的鎏金银香囊,造型简单质朴、一针一线缝制而成的香包才属于劳动人民。千百年来,民间的劳动妇女活到老、绣到老,将五子登科、麒麟送子、刘海撒金钱等寓意吉祥喜庆的图案绣在香包上,寄托自己最真挚的祝福。香包绣制技艺就这样代代相传,不断更新发展。庆阳香包绣制更是其中翘楚。
制作线盘类香包要在折好的五角菱形纸壳上依次缠绕各色丝线,盘成粽子的样子,吊上彩穗,寓意平安祥和。立体刺绣类香包有单面挂、双面挂、摆件等数百种样式,制品讲究神似而不求形似。制作这类香包,需要过样子(画出平面图形)、打样子(画出立体图形)、扩背子(将彩布或绸缎粘在打好的样子上)、上样子(画出绣样)、绣花、状物(填充棉花和香料)、成果(缝合成立体的形状)、打扮(给香包挂上吊穗)等步骤。制作平面刺绣类香包有破线绣、合线绣、掇绣等方法,成品风格古朴。
按照佩戴方式,庆阳香包分为头戴、肩卧、胸挂、背负、脚蹬五种类型。头戴型香包主要是各种动物样式的帽子。肩卧型香包缝在肩上,一般以猛虎雄狮为图样,有祛除邪恶的意思。胸挂型香包多挂在胸前衣扣上,上面缝制了寓意吉祥的纹饰。背负型香包的图案为蛇、蝎等“五毒”动物,绣在背上用以护身。脚蹬型香包的图案多为飞禽走兽的头,如虎头鞋,取避邪护身、成双成对之意。
岳母是庆阳人,绣香包是她的拿手绝活。我和爱人结婚时,她给我们绣制了一个“鸳鸯锁”香包,正面一对鸳鸯对视,脉脉含情;反面是“天长地久”四个大字。红色的缎面、吊穗,彩色的绣样,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精美如初。老人还为孩子绣制了好多双虎头鞋,鞋面上的小老虎形态各异,两侧还绣制有金鱼、兔子、蝴蝶、花草等图案。我惊叹于岳母的造型能力和审美,一直没舍得让孩子穿那些虎头鞋,而是将它们摆放在家中的书柜里,当成艺术品来欣赏。
飞针走线绘万象,黄土塬上绣囊香。那些或佩于胸前,或悬于门庭,或置于桌面、床铺的小小香包,是庆阳这片土地千百年来独特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