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3 代号:53-27






以绿色转型加快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闫安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做好庆阳市农业农村工作,必须坚持以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统揽,以守牢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为基础,以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体系为支撑,以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抓手,全面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守牢“两条底线”,持续夯牢“三农”基本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是“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粮油单产提升、百万亩复种增粮增效等重点项目,建立完善密植高产精准调控单产提升体系,因地制宜推广多元化复种模式,切实巩固好新时代“陇东粮仓”地位;围绕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持续完善常态化监测帮扶机制,高效运行“一键申报”,落细农村低收入人口分层分类帮扶,精准制定“一户一策”,持续巩固“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水平;持续强化产业帮扶,分类推进“四个一批”,保持中央和省级衔接资金60%以上用于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引导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分红型等利益联结关系。

深化“三元双向”,如期建成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紧盯全省国家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大力推广“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以黄土大塬的绿色蝶变确保建设任务如期完成;持续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按照“保粮、扩畜、提果、增菜、养菌、优药”思路,接续实施百万亩优质果园提质改造,加快设施蔬菜改造提升,推进中药材精深加工,不断壮大种植规模;落实特色养殖纾困政策,确保养殖场户优质饲草收贮、养殖加工贷款贴息、养殖保险等方面奖补政策应享尽享;完善食用菌生产体系,打造“菌种扩繁、菌棒加工、菌菇生产、品牌营销、菌渣利用”全链体系,推动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健全完善双向循环体系,持续构建“区域大循环、产业中循环、农户微循环”体系,通过政府引导扶持、企业市场运作、农户广泛参与,加快“八大产业”废弃物之间的资源化利用,推进农作物秸秆、果木弃枝、畜禽粪污、菌糠菌渣肥料化、燃料化、饲料化利用;大力推广高架舍饲养殖、节水节料饲喂、机械自动清粪等户用绿色养殖技术,实现农业废弃物就近利用、就地转化;加快农产品延链补链,加大链主骨干企业引培提升,确保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稳步提升,持续推进“甘味出陇”“甘味出海”,培育提升“庆阳苹果”“环县羊羔肉”等区域公用品牌,争创食用菌、肉鸡等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商标品牌,持续扩大品牌覆盖面。

做实“千万工程”,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加快和美乡村建设,按照“点面结合、固强补弱,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思路,突出关中文化元素、黄土高原特点和陇东民居特色,持续推进农村“八改”工程,布局建设一批产业发展所需的重点项目;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任务,加强“白色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确保主要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3%以上;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大力推广庄子峁经验模式,引导农户利用房前屋后和空闲场地等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培育农业观光、体验采摘、科普研学、休闲康养等多个业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建立完善以奖代补、以效定补、先建后补等激励机制,拓展积分制和清单制应用领域和覆盖范围,持续整治高额彩礼、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和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

坚持“双轮驱动”,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法路径。强化科技支撑,就是要积极探索新模式、推广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应用新装备,鼓励支持农业科技人员服务基层一线,持续推动“千名农业科技人员下基层强服务行动”,持续打造农业科技综合平台,用足用好全国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政策机遇,推动具备较好产业发展能力的培训对象实现就业创业双向贯通;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全面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积极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持续拓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接续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精准清查,加强监管平台建设,持续巩固专项整治成效,持续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倍增计划,加强农村集体资金入股经营主体监管,督促依据合同约定按期兑付分红。

(作者单位:庆阳市农业农村局)

--> 2025-04-22 1 1 陇东报 content_55405.html 1 以绿色转型加快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