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融媒记者 张昶昶
庆阳是甘肃省唯一的革命老区,也是双拥运动的发源地之一。
1934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这里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根据地,为长征中的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了落脚点,是八路军三大主力开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
在这片热土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下了人民拥军优属、军队拥政爱民的光辉历史。据不完全统计,从土地革命到全国解放,庆阳有3.4万多人参军入伍,先后有4140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筹集军粮达5.1亿公斤。新中国成立以来,庆阳儿女继承老一辈大无畏牺牲精神,踊跃参军,为维护国家安全、领土完整、抵御外敌入侵和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12年、2016年先后两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在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评选中,我市再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荣誉背后,是“军爱民、民拥军”在革命老区的生动实践。
构建“三个体系”
涵养双拥工作“精神气质”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有了强大的军队,才有良好的环境,经济才能健康快速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双拥工作视为党政军共同的政治任务、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战略任务,扛实弘扬南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历史责任,着力构建“平战一体”工作格局、优化“上下贯通”运行体系、探索“军地协同”发展模式,制定出台了一批双拥工作制度性文件,修订完善了《庆阳市创建新一届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城(县)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持续深化组织领导,健全双拥工作体系,构建党政军三位一体、三级联动、部门协调配合、群团组织广泛参与、全方位覆盖的双拥运行体系。“流动讲堂”弘扬英烈精神、“三位一体”工作法打造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质效、庆城县“为军服务 为兵解忧”的“12358”等经验被中、省主流媒体刊发。
培育“两个品牌”
筑牢双拥文化“特色底蕴”
庆阳红色资源星罗棋布,在推进红色基因传承上具有独特优势。
聚焦培育红色宣传教育品牌,我市围绕如何让历史旧址遗存变成“生动课堂”,让革命文物资料变成最鲜活的教材,大力挖掘传承红色文化,坚持壮大以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为内核的双拥文化,培育具有庆阳特色的红色宣传教育品牌和社会化拥军品牌。挖掘整理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英雄人物、革命文物故事100多个,编纂出版《南梁红色革命故事》《红色印记》《陇东红色歌曲集》等红色题材书籍,新创新编歌舞剧《绣金匾》、秦腔剧《南梁》、陇剧《南梁忠骨》等红色文艺作品,制作上线《南梁之光》《南梁星火》文献纪录片和《南梁精神 永放光芒》主题宣传片等视频作品,开展“云端红色课堂”、VR全景参观等线上直播活动,组织“英烈讲堂”宣讲、开学第一课等活动1200多场(次),让黄土母亲田桂英、阎洼子四十二烈士等红色拥军故事深入人心。
聚焦培育社会化拥军品牌,持续画好社会各界齐拥军的“同心圆”,倡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全民共建”的工作理念,广泛开展“拥军+N”行动。积极撬动社会力量参与,组建文艺轻骑兵、书画润兵心等志愿服务队,连续两年举行“深耕红色沃土·厚植鱼水情谊”书画进军营笔会、“翰墨绘荣光 文化映初心”迎新春文化进军营等活动,组织“情系国防·关爱老兵”情暖八一慰问演出,首次组织军休干部荣誉疗养,指导成立了庆阳市爱国拥军促进会,确定了退役军人康复医院,吸纳招募庆阳石化公司、长庆油田采油二厂、第二输油处、农业银行庆阳分行、北京汽车集团、金徽酒业集团等拥军企业68家,开展就业招聘、爱心捐助、优惠优待等活动42场(次)。携手企业,捐赠资金、物资价值83.4万元,慰问困难退役军人、重点优抚对象等612人。
整合“三类资源”
凝聚练兵备战“强劲动能”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首战争年代广为流传的民谣,唱出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浓浓深情。
我市始终把服务保障部队练兵备战作为新时代双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找准双拥工作与时代并轨对接点、与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融合衔接点,整合军地、社会和红色优势资源,筹集资金维修、改建、新建县人武部、民兵训练基地、营房、战备综合库、民兵应急器材库房等20余处,改扩建道路3条14.4公里,配备办公、生活、信息化设施设备2260套。
“人民军队始终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完全彻底为人民奋斗,哪里有敌人,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鼓舞人心、凝聚力量。
驻庆部队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重点工作,投资支持帮扶村改善基础条件和脱贫户发展增收产业,援建学校3个、图书馆2个,开展图书捐赠活动62场(次),组织官兵帮扶困难学生179名。建设退耕还林示范区32个,新植“双拥林”6400多亩。完成临时勤务662余次,参与灭火和社会救援452次。军政军民亲如一家,军地关系和谐融洽。
落实“优抚政策”
绘就军民融合“美好图景”
着眼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倾心尽力为现(退)役军人办实事、解难事,扎实推进军地互办实事,助力拓宽“后路”、巩固“后院”、扶持“后代”。常态化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聚焦一线聚力解难”等活动,先后为41名随军家属办理落户、安置、就业,实现随军家属就业123人,妥善安排军人子女就近入学入托120多人。创新打造“戎耀庆阳”就业创业服务品牌,紧盯无人机操作、低空经济、食用菌产业等新质产业领域,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工学一体”培训模式,挂牌省级就业创业孵化基地2家,联企共建市级就业创业实训基地1家,拓展“送岗下基层”、百城联动等就业平台,累计推荐退役军人和现役军人家属就业3400多人,支持和带动创办军创经营主体300多家。
同时,落实重点优抚对象动态管理,及时足额发放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医疗补助、义务兵家庭优待金、价格临时补贴等资金。常态化开展信息采集、光荣牌悬挂、送喜报、送军功章等系列活动。全面落实驻庆部队官兵就医挂号、旅游景点门票、市内公交车和军车免费等优待政策。拓展优待项目,丰富优待证使用场景,征集发布优待目录62项,全民拥军、社会拥军的措施更实、含金量更高。
每一项政策,每一个数字,都是庆阳做好双拥工作的具体体现,表达的都是老区人民的浓浓深情。
一路走来,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在这片红色热土上不断赓续传承,爱国拥军的情怀这些年在每个庆阳人民心中愈发浓烈。
新时代新征程,庆阳市将继续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推进双拥工作创新发展,力争在筑牢军民团结奋进思想基础、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实现新发展、展现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