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3 代号:53-27






进中小学校

本报讯 (庆阳融媒记者张静)4月25日,“科学与中国”甘肃行“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走进庆阳,专家教授分别深入我市部分中小学校,开展主题科普报告,为师生带来精彩的科学盛宴。

上午,6场活动同步进行,每场时长约70分钟。在北京师范大学庆阳实验学校,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协常务副秘书长吴宝俊以《物理学是干什么的?》为主题作了报告,带领学生探索物理奥秘;在庆阳三中,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罗子人讲解空间引力波探测及其空间技术,拓展学生对宇宙探索的新视野;在庆阳四中,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杨晓雷作题为《风能与流体力学》的报告,让学生了解能源与力学的关联。

在《物理学是干什么的》主题报告现场,吴宝俊巧妙梳理物理学发展的主线与脉络,精心穿插诸多科学家的动人故事。在娓娓道来中,不仅成功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更点燃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下午,西峰区学院路实验学校内,吴宝俊则以风趣幽默、浅显易懂的语言,为初一和高一的学生讲述了《显微镜的故事》,通过人类在发明利用显微镜过程中的一些有趣故事,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是如何大胆使用显微镜观察这个世界的。他勉励学生要拓宽视野,成长为未来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西峰区学院路实验学校物理老师杨博说:“我认为这是一场科学与教育结合的盛宴。吴老师用幽默地语言和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兴趣,生动讲述显微技术的发展。他展示的胡克冰晶、细胞图片很吸引学生,这种讲授是科学传播的典范,科学家进校园进行趣味科普,展现了科学魅力。通过三个关键启示重构教育认知:用故事代替说教、用问题牵引思维、用跨界打破边界,这让我们教师团队意识到,教育应该像显微镜,让学生看见知识结构,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我们将尝试融入这种教学方式,让物理教学成为启迪学生智慧的工具。”

当天,专家们也为庆阳六中、东方红小学、庆化学校等学校的师生,分别带来化学、力学、数学等领域的精彩科普。在庆阳六中,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钱庆利讲述《碳中和与二氧化碳化学利用》;在东方红小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丽珍阐释《力学与健康》;在庆化学校,兰州大学教授王记增展开《小波分析:一种神奇的数学方法》,从信号与频率、什么是小波等5个方面,用严谨分析、前瞻推演和生动案例,呈现数学与思维的交流。

庆化学校八年级6班学生郭嘉鑫说:“听了报告,我受益匪浅,感受到小波分析是灵动的舞者,是手持可伸缩的数据显微镜,小波分析在生活中的每一处闪耀都是在诠释分辨率的能力,这种穿梭在时空褶皱中的思考能力,正是数字时代最珍贵的源动力。”

据悉,这场专家教授与师生的近距离对话,涵盖物理学、空间引力波探测、风能与流体力学、碳中和与二氧化碳化学利用、小波分析、显微镜技术等领域,激发了青少年的科学兴趣,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激励青少年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 2025-04-26 张静 1 1 陇东报 content_55614.html 1 进中小学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