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3 代号:53-27






环县移风易俗“破局记”

庆阳融媒记者 乔洁

喜宴从“奢华盛宴”变为“家常便饭”,丧事从吹唱班子变简朴追思。在环县,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群众,从红白喜事的繁文缛节到生态殡葬的简约新风,一场移风易俗的深刻变革正在重塑乡村治理基因。

宴席攀比是枷锁,破冰要从党员干部做起。

近日,耿湾乡郝东掌村党支部书记许述武家的一场简约温馨的婚礼引起全县人民的关注与点赞。在为儿子操办婚礼时,他率先垂范,带头抵制大操大办,取消传统宴席,全天供应饸饹面、特色小吃等,管够管饱,对传统习俗请来的外家客和尊客,也只是摆五六盘小菜,以此带动更多村民拒绝“宴席风”。

只要感情深,不怕价格低。“以前村里红白事攀比成风,彩礼水涨船高,大家都被‘面子’绑架,苦不堪言。”许述武回忆道,“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带头破局。”此后,他牵头修订村规民约,并成立红白理事会。

“党员干部带了头,咱心里有底了!以前为了有面子,大摆宴席,不少家庭背负债务。现在婚事简办,大家能把钱用在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上。”郝东掌村村民许天福感慨。这场婚礼简办的成功经验迅速在全乡推广。如今,耿湾乡婚宴规模较以往缩减50%,彩礼金额回归理性区间,邻里关系更加融洽,乡村发展合力显著增强。

曾经的洪德镇河连湾村,殡葬陋习犹如沉重的镣铐,牢牢束缚着村民迈向幸福生活的脚步。“流水席连摆三天三夜,纸扎的别墅豪车堆积如山,一场丧事办下来,几年积蓄全耗尽。”村民们的叹息,道出了被旧俗支配的无奈。攀比之风愈演愈烈,许多家庭为了一场葬礼四处举债,“死要面子活受罪”成了村里挥之不去的阴影。

村民陈永兴家中老人离世后,面对殡葬旧俗带来的高额费用,他满心焦虑。关键时刻,村组干部雪中送炭,建议在河连湾村移风易俗服务中心为老人举办丧事。陈永兴抱着忐忑的心情尝试后,收获了意外之喜——宽敞整洁的宴会大厅免费使用,红白理事会全程贴心操办,简约而不失庄重的流程赢得了亲友们的一致认可。事后,他感慨地说:“起初我心里直打鼓,觉得这事儿不靠谱。但看到干净敞亮的场地,理事会会员忙前忙后的身影,还有客人满意的笑容,我这颗悬着的心才彻底放下。这次丧事没请乐队、没雇餐车,也没摆高档烟酒,既省事又省钱,真好!”

据了解,自2023年以来,洪德镇河连湾村36场丧事“轻装上阵”,节省资金超百万元,厚养薄葬的理念如同种子,在村民心中生根发芽。

唱好“合奏曲”,“移”出新风尚。现如今,移风易俗已经在环州大地上蔚然成风。在演武乡刘家坪村,村民代表们定期围坐一堂,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让孝老爱亲、勤劳致富的文明风尚深入人心。针对矛盾纠纷,评议会成员以情说理、以德化人,成功化解重点信访对象的积怨,实现“小事不出村”。

当繁文缛节被清风化雨,当陈规陋习被文明新风替代,这背后是环县积极响应时代发展号召,全力以赴破除陈旧弊病、精心培育文明新风的生动体现。

--> 2025-05-20 乔洁 1 1 陇东报 content_56214.html 1 环县移风易俗“破局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