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3 代号:53-27






“夫妻档”匠心传承绣出美好生活

通讯员  王春燕  李红涛

庆阳香包非遗传承人董利红与丈夫贾红东坚守30年,将小香包做成了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纽带,更成为带动当地妇女就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初夏时节,走进位于西峰区锦绣坊的庆阳千绣坊商贸有限公司,董利红正在绣制香包,她的丈夫贾红东则忙着打包发货。董利红是镇原人,受家庭环境熏陶,从小就酷爱香包刺绣,耳濡目染下,她年少时便可以独自制作香包。后来,她多方拜师学习刺绣针法,技艺日渐精湛,独具特色。婚后,她和丈夫贾红东开始摆摊售卖香包。

2017年,董利红成立了庆阳千绣坊商贸有限公司,以“公司+农户”模式,将分散的农村绣娘组织起来,提供设计、培训和订单回收服务。目前,公司年销售香包达60万件,辐射带动周边3000多名妇女绣制香包增加收入。

“从刚开始摆地摊到经营小店,再到成立公司,在这期间我们付出了很多努力。平时公司经常做香包刺绣的绣娘有50多人,制作的香包刺绣销往连云港、西安、天水等地。”董利红说,她负责产品研发和技术方面,她的丈夫贾红东负责市场开拓、人员管理、人员分配、原材料供应等。

董利红的作品以“古朴不失时尚”著称。她在传统题材中融入现代审美,如将老虎枕的造型简化、色彩明快化,推出符合年轻人喜好的香包刺绣产品。

“今年我们公司新推出了哪吒手机包,因为顾客都比较喜欢,目前已销售5000单。”董利红说。

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非遗挖掘、保护与传承,加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力度,通过举办香包民俗文化节,不仅让庆阳香包的品牌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也让从业者享受到产业发展的红利。

“随着香包民俗文化节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的香包刺绣产品销量越来越好,而且公司规模越来越大,小香包变成了大产业,让我们的收入也越来越高。”董利红说。

董利红夫妇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奋斗史,更是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商业智慧结合的生动写照。他们用30载光阴证明,非遗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 2025-05-23 1 1 陇东报 content_56291.html 1 “夫妻档”匠心传承绣出美好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