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庆阳融媒记者 史珊 通讯员 郭锐 )“一老一小一新”牵动千万家庭,关乎民生福祉。近年来,环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为目标,重点关注“一老一小一新”群体,让“夕阳”连着“一老”、“朝阳”连着“一小”、“暖阳”连着“一新”,用“三阳”之心绘就社会和谐温暖画卷。
心系“一老”,绘就最美“夕阳红”
“有了这根拐杖,我出门方便多了。”家住环县县城富润小康嘉园的白玉英老人从社区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一根拐杖,话语间满是感激。这一幕,仅是社区“入户倾听”行动的一个缩影。
环县在县城16个社区122个小区开展“入户倾听”行动以来,社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以“地毯式”敲门的方式,与居民拉家常、听诉求、解难题,把居民“心声”带回来,把“问题台账”转化为“幸福账单”,变被动接诉为主动服务,让“入户倾听”成为服务居民的“连心桥”。
为持续深化对老年群体的服务,社区建立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设置文化娱乐区、书报阅览区、按摩区等,向辖区内所有老年人免费开放。定期开展的走访慰问、文艺汇演、健康讲座、爱心义诊、免费理发、反诈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更让老年人“时时有人护、事事有人管”。截至目前,全县各社区已涌现出舞蹈队、合唱团、太极拳表演队等各类老年团体26个,近两年来,累计开展各类活动200余场(次),成为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木钵镇刘家塬村老年助餐点,庭院外花香四溢、空气清新,食堂内温馨舒适、饭菜飘香,每天的用餐时间,十几位老人都会围坐在一起,用餐聊家常,氛围十分融洽。
如今,环县的养老服务已延伸至各个村级助餐点,“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使“不离亲、不离家、不离邻”“老有所养、食无所忧”的美好愿景在全县多点绽放。
爱系“一小”,托起多彩“朝阳梦”
“现在孩子放暑假,社区开设了暑期爱心托管班,有志愿者辅导作业,还有同伴一起看书、做游戏,我们家长终于能安心工作了。”环县县城光明路社区居民韩生峰说。
暑期,环县依托大学生夏季实习“扬帆计划”,充分利用社区培训室、活动中心等场地,精心打造特色鲜明的“红领巾暑期爱心托管班”。这些托管班不仅有效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更成为孩子们增长见识、收获友谊、快乐成长的“第二课堂”,真正把暖心服务送到了群众心坎上。截至目前,“红领巾暑期爱心托管班”已累计服务中小学生超过350人次。
各社区还以法治教育为重点,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利用寒暑假期组织青少年围绕交通安全、防溺水、消防安全等方面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活动,让青少年应急处理、逃生自救能力得到提高。依托“妇女儿童之家”从“小切口”“微服务”着手,把用心关怀、爱心呵护、贴心帮扶“三心”融合的关爱服务做深做细,为辖区困境儿童及青少年提供心理疏导、生活帮助服务,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为辖区未成年人打造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情系“一新”,架起党群“连心桥”
“电动车半路爆胎,手机一键呼叫,驿站师傅立刻赶来维修,真是解了燃眉之急。”在“暖新关新”驿站给电动车充电的外卖骑手李刚说。
针对新就业群体“吃饭难、喝水难、充电难、维修难”等实际问题,环县以“县委社会工作部统筹、行业部门负责、群团协同联动”服务体系,创新建立快递行业联合党支部、外卖平台企业联合党支部,在新就业群体聚集区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选派党建指导员12名,将新就业群体纳入有效管理。
如今,遍布环县城乡的“暖新驿站”实现了“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伤可用药”的暖“新”矩阵;在居民区实施“小哥畅行计划”,62个小区由“禁入”改为“可进可出”,设置122个道路指引牌;在商圈新建专属停车位和智能快递柜,爱心商家还提供优惠餐饮服务,构建起便捷的“15分钟服务圈”。
随着服务网络的完善,新就业群体正从“城市服务者”转变为“社区共建者”。截至目前,全县已有465名新就业人员到社区报到,参与志愿服务1331人次,用行动诠释着“以服务换服务”的良性互动,绘就了“一群人温暖一座城”的温馨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