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3 代号:53-27






九九风雨映初心 一生向党铸忠诚

——记国网庆阳供电公司离休干部俄广财

庆阳融媒记者  闫慧  通讯员  黄伟春  刘小鹏

初秋的陇东山区凉意渐浓,99岁的俄广财轻轻摩挲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里,年轻的他穿着粗布工装,正和工友们在电线杆下埋首接线,身后是刚架起的崭新电线,从黄土高坡蜿蜒向远方。

“那时候陇东好多村子还点着煤油灯,夜里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老人对着前来看望他的国网庆阳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念叨,声音里带着岁月的沙哑。而这张定格着青春与汗水的照片,是他跨越八十余载信仰坚守的印证。

从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穿梭到灯火璀璨的电力时代,从黄土高坡上传递讯息的烽火信使蜕变为电力系统的拓荒者,俄广财用近百年的人生轨迹,在陇东大地镌刻下“党性”二字,为赤子之心写下最生动的注脚。

烽火少年

在枪林弹雨中淬炼信仰

1926年盛夏,原庆阳县的黄土坡上,一个男婴在简陋的土窑里呱呱坠地。父母为他取名“广财”,盼着这个孩子能给贫瘠的家庭带来好日子。谁曾想,这个在田埂上放羊、在地主家拉长工的穷孩子,日后会成为穿梭在枪林弹雨中的革命战士。

童年的俄广财,对“好日子”的全部想象,不过是能吃上一顿饱饭,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他见过太多穷苦人被压迫的血泪。19岁那年,他瞒着家人加入了新堡区三乡自卫军,第一次看到中国共产党人为了穷苦人民敢跟地主叫板、敢和反动派拼命。“他们说要让天下的穷苦人都过上好日子,这话我信。”俄广财回忆说,正是这句承诺,点燃了他心中的革命火苗。

1947年,21岁的俄广财成为一名地下工作者。入党介绍人王增福粗糙的手掌重重拍在他肩上:“从今往后,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干革命,值!”这句话像一颗钉子,钉进了他的人生。

彼时的庆阳,正处于国共双方拉锯作战的前沿,地下工作者的每一次行动都如在刀尖上跳舞。1948年的那个寒冬,成了俄广财记忆里最深的刻痕。敌方准备进攻华池县元城的情报亟待送出,他接过密信揣进棉袄夹层,踩着没膝的积雪就往山里钻。从西峰到华池,100多公里的山路藏着数不清的冰窟与陷阱。翻越第五座山梁时,棉鞋早已磨穿了底,脚底板冻得发紫,每走一步都像是踩在刀尖上。饿了就啃口干硬的糜子面馍,渴了抓把雪塞进嘴里,困了就在避风的山坳里打个盹。

第三天傍晚,当他终于看到华池区委驻地的灯光——那像黑夜里的星星一样微弱却坚定的光芒时,紧绷的神经突然断裂。当他掏出被体温焐得温热的情报时,双腿一软就栽倒在地。“那觉睡得香啊,像死过去一样。”多年后,俄广财抚摸着膝盖上的旧伤,眼里依然闪着光。

初心如磐

在时代变迁中坚守忠诚

1949年,庆阳解放的鞭炮声炸响时,俄广财正在新堡区三乡的土窑洞里算账。他猛地扔掉算盘冲出窑洞,看着解放军举着红旗穿过街道,突然蹲在地上失声痛哭。“那些倒在黎明前的战友,终于能瞑目了。”他后来回忆说,那一刻,他仿佛看到了那些连名字都没留下的同志,“他们没看到的好日子,我得替他们好好看着。”

新中国成立后,组织推荐他去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庄稼汉,捧着课本如饥似渴,白天听课记笔记,晚上在煤油灯下啃字典,把不认识的字一个个抄在纸上、逢人就问。学习期间,他还主动报名参与了酒泉地区的土地改革工作,白天丈量土地、登记财产,晚上挨家挨户把政策讲给乡亲们听。

1952年结业后,俄广财先后在甘肃行政干部学校、庆阳多个公社任职。无论到哪里,他都践行着“对党忠诚”的铮铮誓言。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那段岁月里,俄广财扛着锄头下地,修水渠、种试验田,样样干在前面。群众意见栏里,密密麻麻的字迹透着滚烫的真情:“广财是共产党的好干部,忠诚得像块石头,从不讲价钱。”这朴素的评价,是对一位共产党员最珍贵的褒奖。

1974年,俄广财调任西峰电管所副主任。他的心里始终装着一本“为民账”:刚解放时,庆阳人用煤油灯照明,连夜纺线的妇女常被油烟熏得满脸黑;山区的孩子在昏暗的油灯下读书,眼睛熬得通红。他比谁都清楚,电,是老百姓对好日子的盼头。

光明使者

在电力拓荒中践行使命

庆阳地区电力工业局成立之后,西峰电管所更名为西峰供电所,俄广财成为第一任主任。摆在他面前的是一大堆难题:校验电表靠秒表和灯泡估算,报装接电要等半年,收电费得挨家挨户数灯泡瓦数。这个年过半百的老兵,暗自下决心要改变这一切。

1982年,单位购置了0.1级互感器成套校验装置,从没见过精密仪器的俄广财,守在安装现场三天三夜,盯着技术员调试、记录、校准,直到对方说“能用了”,他才放心休息。推行“一口对外”服务时,他在全所大会上拍了桌子:“老百姓来办事,不能让他们跑第二趟!”有职工嫌麻烦,他瞪圆了眼睛:“咱多跑腿,群众才能少跑腿,这是本分!”

1984年,俄广财光荣离休,离休的前一天,他还带着继任者走遍了西峰的每条线路。在那台三相电度表校验台前,他摸着机器说:“咱干电力的,心里得有杆秤,一头是党,一头是老百姓。”

在他的任期里,庆阳电力的变化实实在在:电能计量从“瓦秒法”的土办法走向规范;报装接电时间从半年缩短到一周;电费收取从数灯泡升级为全国统一的两部制电价;营业流程从一岗多责细化为抄、算、收分工制约;服务模式从“用户跑断腿”变成“一口对外”的便捷。

如今,庆阳的电网早已延伸到每个村落,明亮的灯光照亮了黄土高原的沟沟壑壑。而在这片土地上,像俄广财这样的老党员播下的党性种子,正在一代代电力人心中生根发芽。

“党员的身份,是一辈子的‘上岗证’,啥时候都不能过期。”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他用一辈子的行动践行着这句话:战争年代,他用生命守护党的秘密;建设时期,他用汗水浇灌党的事业;离休之后,他用余热温暖党的初心。

夕阳下,俄广财看着远处亮起的万家灯火,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笑容里,有对党的赤诚,有对群众的牵挂,更有对初心的坚守。

--> 2025-08-26 闫慧 ——记国网庆阳供电公司离休干部俄广财 1 1 陇东报 content_58659.html 1 九九风雨映初心 一生向党铸忠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