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3 代号:53-27






小苹果“链”出大产业

——宁县纵深推进苹果产业提质增效

庆阳融媒记者  李建强

初秋时节,沿着211国道宁县段一路向南,道路两边一排排矮化果树整齐排列,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果香四溢。作为全国苹果优势重点发展区域之一,近年来,宁县县委、县政府立足农业发展实际,将苹果产业作为六大产业之一来抓,聚焦苹果产业提质增效,通过强化产业协同、优化产销对接、带动群众增收等举措,持之以恒做大做强苹果产业,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抓基地建设强基础

特色品种结出“致富果”

在宁县金农公司良平种植基地,一颗颗鲜红透亮、饱满圆润的早熟苹果在蓝天绿叶的映衬下,色香诱人,工人们穿梭在树行间摘果、分拣、装箱……“过去,我们大都种植的是乔化果树,不但挂果迟、效益低、管理费时费工、水肥投入大,产量还低。”基地负责人杨绪文感慨道,“不要小瞧这些矮果树,这些树不但可以实现一年开花、二年结果、三年丰产、五年盛产,而且从打药、施肥到采摘都可以实现机械化操作,省时省力,产量还高。”

为了提高苹果品质,宁县引进优质苗木,采用世界先进的矮化密植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智能滴灌系统,邀请全球种植技术专家进行指导。同时,采用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生产技术和种植模式,探索形成了高定位、高科技、高效益,苗木良种化、栽培矮密化、管理机械化、水肥一体化、产品标准化的“三高五化”苹果生产“宁县模式”。根据苹果糖度、硬度、着色等指标分批采摘,采用松下制冷、VA气调冷藏,确保每一颗苹果采摘后保留自然光泽、锁住丰富营养。

截至8月25日,宁县订单规模突破万吨级,7.7万吨优质苹果被预订一空,涵盖红思尼克、华硕等6大优势品种。早熟苹果今年销售金额预计达6.8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2%,创历史新高,特色优势持续凸显。

抓协同发展聚合力

抱团经营激活“新动能”

走进位于焦村镇的东润果业优质苹果生产基地,红思尼克、精灵嘎啦等优质早熟苹果率先成熟,企业负责人张恒和工人们忙着分拣、包装、进行预冷处理,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前些年,受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影响,加上果园管护技术跟不上,经济效益有限。今年加入宁县苹果协会后,协会派出专业技术人员从疏花疏果和防霜防冻等方面进行全程技术指导,今年苹果产量、质量都有了新突破。”张恒说。

张恒口中的宁县苹果协会,正是宁县针对以往苹果产业“各自为营”的短板,整合100多家种植、贮藏、加工企业及合作社等组成的新协会。协会推行“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农资、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六统一”模式,实现了苹果产业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转变。

据了解,宁县苹果协会为种植户全程提供技术指导,从疏花疏果到防霜防冻等各环节,精准帮扶,提升苹果产量与品质,同时通过抱团采购农资降低生产成本,制定统一销售标准提升品牌溢价,并精准对接北京、上海、广东等42家外地客商,有效助推优质苹果销售。

抓民生实效惠群众

产业带动拓宽“增收路”

“2015年基地刚建好,我就来这里务工了,每年至少收入1万元。既照顾了家里,又赚了钱,十分便利。”在金农公司良平种植基地,早胜镇北街村村民刘芳玲对基地带来的好处感触颇深。

宁县始终将促群众增收作为工作落脚点,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早熟苹果开始采摘后,附近村民纷纷投身果园务工,既兼顾了农活,又为家庭增添了可观收入。

依托成熟的苹果产业链,不仅形成了技术共享、市场共建、风险共担的产业联盟,让小农户融入大产业,更通过产业辐射,为周边农户提供了大量灵活就业岗位,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红利,切实提升了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

据了解,目前,宁县已通过金农公司带动全县18个乡镇、241个村集体、9060个巩固提升户、1733个一般农户实现长效增收,并累计兑付群众土地流转费1.11亿元、群众劳务费1.29亿元、村户分红资金1.01亿元。

--> 2025-09-03 ——宁县纵深推进苹果产业提质增效 1 1 陇东报 content_58853.html 1 小苹果“链”出大产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