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庆阳融媒记者刘效国)近年来,正宁县委政法委充分发挥统筹抓总、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组织带动政法各部门紧扣“精准服务解难题,柔性执法护发展”宗旨,推出一系列靶向性举措,为辖区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环境,赢得企业普遍赞誉。
“以前办居住证得自己跑派出所,请假排队不说,材料不全还得来回跑。这次民警直接到厂里来收材料,127名同事的居住证没几天就办好了,住宿、孩子上学都方便多了。”华能电厂员工王师傅拿着崭新的居住证,高兴地说。
针对华能电厂员工居住证办理集中的问题,正宁县公安局积极响应县委政法委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组建专业警务服务队主动下沉企业,上门集中受理、批量办理,切实解决了员工的“急难愁盼”。
同样,位于正宁县的中钠储能新能源科技(甘肃)有限公司,近期新招聘的20余名外地员工,也体验到了“绿色通道”的便利。
“新员工入职急需落户,不然社保、公积金等业务都没法办理。县委政法委协调公安部门开通‘绿色通道’后,专人全程帮我们对接,一周就办完了所有手续。”该企业人事部负责人李经理说。
创新护航机制是政法系统服务企业的重要抓手。在正宁县委政法委的协调指导下,“一企一警”包联制度全面落地,39名民警与39家重点企业建立了“一对一”联系。
正宁县某建材公司近期遇到原材料运输车辆夜间通行受阻的问题,包联民警接到反映后,当天就协调交通、城管等部门制定了错峰通行方案,助力企业顺利生产。同时,通过定期走访、线上沟通等方式常态化对接,目前已精准解决企业在物流运输、安全防护、矛盾调解等方面的问题23项。
执法环节坚持宽严相济,彰显了司法温度与力度。此前,某农产品加工企业因财务疏漏导致税款申报滞后,面临处罚。正宁县政法部门介入后,没有简单“一罚了之”,而是在县委政法委的指导下,协调税务部门帮助企业完善财务制度,督促其补缴税款。最终,不仅依法挽回税款损失60余万元,还避免了企业因停产整顿造成更大损失。全县政法部门严格遵循规范涉企执法的统一要求,在依法履职中兼顾企业发展,实现了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与经济效果的有机统一。
“签合同要注意哪些条款?遇到商标侵权该怎么维权?”在正宁工业园区的法治宣讲会上,政法干警结合当地某企业合同纠纷的案例对合同纠纷、知识产权保护等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让在场的200余名企业负责人受益匪浅。在正宁县委政法委统筹组织下,全县政法各部门抽调业务骨干,深入民营企业开展法治宣讲22场(次),内容涵盖知识产权保护、安全生产等企业关心的重点领域,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法治意识与风险防范能力,为企业健康发展撑起“法治保护伞”。
一系列举措的落地见效,是正宁县委政法委牵头抓总、政法各部门协同联动的生动实践,不仅展现了正宁县以法治力量护航企业发展的坚定决心,更以实打实的服务为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