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3 代号:53-27






漫步八珠塬

□  巩晓鸣

漫步八珠塬,黄昏之下的山峦,夕阳将山梁映射得苍凉雄壮。炊烟袅袅的窑洞里散发出一股股黄酒的浓香。劳作了一天的农人,打开储藏的酒缸,盛上半斤黄酒,消解劳碌的疲乏,咀嚼日子的甜爽。也许是盛产糜子、谷子、高粱的缘故,也许是为了打发寂寥的日子,这里几乎家家都酿制黄酒。八珠的黄酒也叫作“八珠窑黄酒”,因在窑洞里生产、储存而得名。八珠人的窑洞形小、幽深,窗口小,面多朝阳,利于通风,温度多在20度左右,即使夏日,也清凉渗骨。黄酒以黄黏米、小麦为原料,辅以柴胡等中草药为引子,揉拌而成。农历六月六,家家采麦曲,曲用上好的麦芽发酵。入冬,将新碾的糜子蒸熟,在窑洞里利用陶瓷大缸自然陈化,一月过后,沉淀成浊黄的液体,甜中带苦味,方可饮用,寓意生活苦甜参半。

你若认为八珠和环县北部一样,满目荒山,萧瑟凄凉,那你就错了。这里是全县植被覆盖最好的一块区域,春季,山花烂漫;夏季,满目葱郁;秋季,层林尽染。杏树沟,因杏树多而得名,这里漫山遍野全是山杏;马莲掌,梯田若腰带一般缠绕在山峁,峁顶上形成一处圆圆的平地,似人工用圆规画的一般标准。从高处俯瞰,高低错落,蔚然成景。梯田多种玉米、高粱、苜蓿、谷类作物,山梁、沟壑被各种树木自由占领、随意生长。若是遇上春秋雾天,云雾缭绕,宛若仙境。湫坝沟,湖光山色,水波潋滟;塔尔咀林场,霜染红枫,色彩斑斓;八珠塬千亩蟠桃采摘园,风车转动,红绿相间,让人流连忘返。

与环县一样,羊是八珠的当家产业,几乎所有家庭的经济来源都是养羊。他们把羊看得比自己的命都值钱,每天所有的事情几乎都是围着羊在转。天不亮便上山割草,草多是紫花苜蓿或者高粱、玉米的秸秆。他们将玉米棒摘下运回家里,在院子或门前垒得整整齐齐,等待风干后碾成饲料。玉米秆留在地里,随用随拉,整个冬天玉米秆在山里就变成一道风景。家家都有粉草机,将草粉好后再加上饲料,还要给槽里加满水。看着羊吃起来,他们才点上烟,泡一杯茶,歇息片刻,准备收拾院落、洗脸、生火、做饭。这几年县上大力推广养殖湖羊,舍饲养羊。他们再也不用背着干粮和水壶,风吹日晒地赶着羊漫山遍野放牧去了。等到羊育肥后,拉到指定的收购点就能换回收入。男人开着农用车,女人打扮得干净漂亮,在镇上的超市买回半个多月的生活用品。在羊肉馆里,用鲜美的羊肉犒劳一下自己,又回到山里伺候羊儿。日复一日,和羊相伴,不弃不离。

大自然和人一样,一个相貌平平的人往往有着丰富的内涵。在八珠乡这个340平方公里、沟壑纵横的大山下面,一股股黑色的液体涌动着,印证着“沧海桑田”的地质变迁。八珠是长庆油田樊家川作业区的重要区块,有着丰富优质的页岩油,年产油气当量超过4000万吨。一个个山峁上,钻井轰鸣,油罐车来往穿梭,给这寂寥的土地平添了许多生机。镇上的小饭馆里,不时围坐着穿红色工服、操着各地口音的石油工人。油田也给当地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他们在劳作之余,从油田上赚了钱,盖了新房、给儿子娶了媳妇,日子逐渐变得滋润起来。油田也积极帮扶当地修路、捐资助学。一条条硬化路通往一个个沟峁、山梁,如条条血脉,将大山与外界连接在一起。山里的物资运送出来了,山里人的收入增多了,家庭也就平安和睦了。

其实,八珠的魅力远不止于这些。随着乡村振兴步子的加快,八珠定会绽放出更多令人惊叹、称奇之美。

--> 2025-09-05 巩晓鸣 1 1 陇东报 content_58939.html 1 漫步八珠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