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3 代号:53-27






王亚峰 做孩子们心里的“凿光者”

本报讯(庆阳融媒记者  乔洁  见习记者  李洺锐)秋日清晨,环县红星小学的琅琅书声穿透晨霭,王亚峰早已穿梭在校园各处,巡查教室、排查隐患。三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王亚峰从教书匠到校长,再到市人大代表,身份虽有更迭,但“为孩子凿亮前路”的初心依旧滚烫如初。

初到红星小学,面对家长不信任的目光,王亚峰感到压力很大。“唯有改变,才有出路。”由此,寻求改变成为王亚峰履职实践的第一次“凿光”。她带着一股“定了就干、干就干好”的拼劲儿,先从硬件破局,跑部门、争资金,完成了校舍翻新,为每个教室换上了崭新的课桌椅和多媒体设备。再向课堂深研,王亚峰牵头构建“五育”融合课程体系,推行“四学”教学模式,书法课上墨香袅袅,皮影社团里光影流转。“我坚信,教育不是唯分数论的竞技场,要让‘红星’的每颗小星星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光方式。”王亚峰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红星小学从“无人问津”到“有口皆碑”,生源从“舍近求远”变为“争相入学”。

校园焕新的背后,更有王亚峰对特殊孩子的深情守护。红星小学的学生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较多,孤儿和困境儿童不在少数。这些孩子平时缺少关爱,性格孤僻,往往容易成为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这些孩子就像蒙尘的星星,不是需要被纠正,而是需要被看见。”每次召开教师例会,王亚峰总会这样叮嘱。她牵头建起“留守儿童之家”,购置图书、玩具;设立心理咨询室,安排专人负责,她自己也坚持每周与特殊孩子谈心,用温声细语消融他们心中的坚冰。从为白血病学生筹得7万元善款,到为脑瘤患儿募集近3万元手术费,再到多年帮扶200余名困境儿童,王亚峰用爱焐热一颗颗孤寂童心。

当选人大代表后,王亚峰的“凿光”之路走得更远。“乡村要振兴,教育必先行”,她把视野从一所学校,投向了环县广袤的乡村。几年来,在甜水、耿湾、樊家川等多个乡镇,总能看到她带着骨干教师团队送教的身影。在耿湾乡中心小学,王亚峰听完整节课后逐字逐句点评,从导入设计到板书布局手把手进行指导;在甜水镇小学,王亚峰开设专题讲座,把“四学”模式精髓倾囊相授。“在王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将成熟的经验带到兄弟学校,有效提升了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红星小学教师郭红梅说。

王亚峰的担当,远不止于此。今年5月,一场跨越宁夏、海南、云南、甘肃“四省区六地六校”的云端相聚在红星小学进行。各地的孩子们通过屏幕,分享着篆刻、皮影、黎族藤编等多彩非遗。这一刻,一座“民族团结同心圆”的桥梁在云端架起。

从“凿开”学校发展困境的第一步,到为特殊孩子“凿亮”心门,再到为乡村教育、民族团结“凿通”联通之路,王亚峰始终是那个坚定的“凿光者”。她用笃行实干,“凿开”困难,让光芒照进现实;她用初心守护,点亮了无数孩子的梦想。她说,未来她还会继续“凿”下去,因为这份事业,光芒万丈。

--> 2025-10-29 乔洁 李洺锐 1 1 陇东报 content_60498.html 1 王亚峰 做孩子们心里的“凿光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