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李晓 马志国)10月24日凌晨,在合水县公安局西华池派出所,暖黄的灯光透过窗户驱散了深秋的寒意。辅警李浩嘉紧盯着派出所门前的马路,每一次车灯闪过,他都下意识地挺直身形——那束满心期待的光芒里,承载的是一名在外漂泊26年的男子终将与家人团聚的暖心场景。这个场景,始于民辅警在清晨客运站里的一次敏锐巡查,而贯穿始终的,是合水民辅警为民服务的滚烫初心,是能融化岁月坚冰的细腻温情。
清晨巡查:徘徊男子引警觉
10月23日清晨,合水县客运站人流渐起,西华池派出所民警如往常般开展巡逻防控。在车站门前,一名徘徊不前的男子引起民警注意,他眼神游离,见到身着警服的民警时,下意识地躲闪避让。
“同志,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李浩嘉主动上前搭话,发现男子操着外地口音,回答问题支支吾吾,始终无法提供有效身份证件。凭借职业敏锐性,李浩嘉判断男子形迹可疑,随即将其带回派出所进一步核实。
耐心疏导:漂泊往事终倾诉
回到派出所,民警没有急于询问情况,而是先端来热乎的饭菜。“先吃点东西,慢慢说,有困难我们帮你。”温暖的举动让男子逐渐放下内心的戒备。
在民警的耐心安抚下,男子终于敞开心扉。他断断续续说出了自己的经历——1999年小学毕业时因家庭琐事离家出走,此后26年间,辗转全国各地打零工谋生。由于长年漂泊,他从未办理手机卡,仅靠蹭网使用手机,日常消费全靠现金,早已与家人失去联系。
得知男子是临夏县人后,民警迅速与当地派出所取得联系,请求协助核实身份,帮助男子寻找亲人。
不懈努力:千里寻亲终有果
在联系当地派出所进行身份核实的同时,民警也没有放松寻亲脚步,依托公安户籍系统,对男子模糊提及的姓名、籍贯等信息进行逐字比对、交叉筛查,不放过任何一条线索,反复核验数百条相似户籍记录,排除无效信息干扰。经过数小时不间断地努力筛查,当天下午,民警终于联系上了男子的家人。
当视频电话接通的瞬间,电话那头的老父亲看着屏幕中既陌生又依稀有些熟悉的面孔,激动得声音颤抖。而男子看着头发花白的父亲,也忍不住红了眼眶。在派出所等待家人的时候,民警们更是悉心照料,热饭菜、泡面、小零食不断送到他手中,一句句关心的问候,一点点温暖着游子漂泊多年的心灵。
深夜团聚:26年思念终相聚
“来了!来了!”10月24日凌晨,西华池派出所的走廊里,李浩嘉急促的呼喊声打破了深夜的宁静。伴随着轮胎摩擦地面的声响和忙乱的脚步声,一对身影跌撞着冲进值班室,男子的父亲佝偻着背,沾满尘土的外套还带着夜路的寒气,为寻失联26年的亲人,他们连夜驱车跨越470多公里疾驰而来。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26年,昔日懵懂的孩童,已长成身形高大、面容沧桑的中年男子;当年挺拔的父亲,早已腰弯背驼,眼角爬满深如沟壑的皱纹。老父亲浑浊的双眼紧紧盯着眼前的男子,颤抖着走上前,凝视许久,迟迟不敢确认。
空气仿佛凝固,当男子轻声说出自己的姓名和舅舅的姓名时,老父亲的眼眶瞬间泛红,紧紧握住儿子的手不愿松开,哽咽着说:“是我儿,是我儿啊!”
锦旗致谢:警民同心暖人心
次日清晨,合水县西华池派出所院内暖意融融,男子及其家人捧着一面鲜红的横幅前来致谢。“从接到消息到团圆,你们逐一比对户籍信息,连口热饭都没顾上吃!”男子的父亲紧紧攥着民警的手,激动得声音发颤,“26年啊,我们四处奔波,但又屡屡失望,是你们不放弃、不松懈,用实实在在的辛劳,圆了我们一家人的团圆梦,你们就是我们全家的大恩人!”
这场跨越千里、历经26年的寻亲团圆,是合水民警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宗旨的生动体现。从紧急核实信息的马不停蹄到团圆时刻的温情守护,民警用坚守让警徽熠熠生辉,不仅温暖着久别重逢的一家人,更彰显了新时代公安民警的为民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