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国华 李近远 安志鹏 顾丽娟 新甘肃·兰州晨报记者 熊园
庆阳市华池县南梁,是陕甘两省交界处的一个小镇。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革命建设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以南梁为中心发展壮大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长征中的党中央及各路红军提供了落脚点,是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
“两点一存”的伟大功勋,辉映着耀眼的历史光芒。
甘肃日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庆祝建党百年全媒体主题采访小组来到南梁,探寻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惊天动地的革命故事,感受中国共产党人坚如磐石的不变信仰。
永远的红区
南梁荔园堡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内,肃静庄严。仰望34.117米高的白色革命烈士纪念碑,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洁白。
时光回溯到1934年11月7日。
这一天,正是苏联十月革命纪念日,南梁荔园堡一片欢腾。庆祝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在这里热烈举行。100多名工农兵代表大会代表和来自南梁方圆十几里的群众、红军、游击队员、列宁小学学生、儿童团等共3000余人,兴高采烈地见证了西北第一个红色政权的诞生。
1934年11月1日至6日,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荔园堡召开。100多名代表充分讨论了根据地建设等重大问题,通过了《政治决议案》《土地决议案》等重要文件,并通过无记名方式,选举产生了苏维埃政府的领导成员,刘志丹当选军委主席,习仲勋当选为政府主席。
南梁革命根据地第一个红色政权的建立,是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得来的。
上世纪30年代的南梁,沟壑纵横,森林茂密,国民党统治相对薄弱,给革命斗争提供了土壤。南梁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朱栋说,彼时中共陕西省委遭到破坏后,因为联系中断,部队一度失去了党的领导。
“这种特殊的艰苦环境,要求陕甘共产党人必须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陕甘边区实际结合起来,自力更生、独立自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朱栋说,当时他们一边想方设法联系上级组织,一边怀揣理想,继续探索革命真理。
经过一次次艰难实践和一系列艰苦斗争,红色武装发展壮大,南梁革命根据地有了自己的政权。习仲勋等人因地制宜制定了恢复经济、发展教育等“十大政策”。 (下转4版)